昆山试验区这十年:爱拼才会赢!成就两岸融合发展新样本
十年来,昆山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在国家发改委、国台办等国家部委的精心指导、热情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着力于深化两岸产业合作、金融创新、文化交流,不负所托、不负众望,敢闯敢试、勇毅前行,以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一项又一项全国“首创”,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昆山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
2月2日,履新不久的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来苏州调研,专程来到位于昆山试验区的台资企业南宝树脂考察调研,强调“我们将坚定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推进苏台经济融合发展,与广大台商台企共享现代化建设新机遇,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2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赴昆山走访调研台资企业并召开台商代表座谈会,希望广大台商台企发挥独特作用、主动贡献长板,与苏州双向奔赴、共享机遇、共同成长。
2013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由22个部委和江苏省参与的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当年11月召开第一次会议,赋予试验区8个方面支持举措,开创了当年获得国批、当年建立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当年召开第一次会议的先河。
台资企业集团内部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试点,创新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是昆山试验区独有政策。目前202家企业合计借款274亿元,降低融资成本超5亿元。
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助力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内销渠道,是昆山试验区“率先创意、率先提出、率先争取、率先突破”的创新之举。目前33家试点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超280亿元。
全球维修业务试点,2019年率先在试验区实质性落地,允许产自境外的产品、零部件进入综保区维修,进一步拓宽企业保税维修的业务范围。目前全球维修业务进出口额近300亿元。
……
2020年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为在昆山工作生活的台企台商提供更完善的权益保障,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复扩大昆山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意味着要向外输送创新成果,也蕴含着统筹用好全市资源做好联动发展文章,持续助力昆山发展,把试验区招牌擦得更亮。
丰硕成果、喜人态势,展现的是意志,传递的是信心。透过试验区“这扇窗”,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期待”化为“行动”,投身试验区建设。目前昆山拥有产值千亿级台企1家、百亿级5家、50亿级7家,台企平均每天完成超过15亿元的产品销售额、实现超过10亿元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超过5000万元的税收收入。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正是昆山试验区
敢闯敢试、探路突围
昆山才展现出台资经济
欣欣向荣、竞相勃发的生动局面
2月23日,在苏州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工暨银企对接活动上,总投资4.9亿美元的昆山群启科技高阶IC基板项目开工,全面达产可实现年产值约23亿元。在群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长杨鸿辉看来,昆山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内涵,彰显服务温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最优空间。
在昆山试验区政策的支持下,老树开新花不断发酵,截至目前,台企在昆山设立功能性投资机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区域总部超过50家,台湾名列前100强的制造企业就有50家在昆山。
十年来,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历史性地突破50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家、增长近7倍,培育了2个千亿级和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并肩打拼、合作共赢成为昆山试验区最精彩的注解。
2022年1月,淮安与昆山签署协议,在与昆山对口部门共同研讨、与淮昆两地台商座谈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近30条可复制、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这其中,包括进一步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扩大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扩大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扩大金融业对台开放、拓展两岸产学研合作等诸多领域。” 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试”在一域,“用”在全局。2019年6月,昆山试验区联合广西、四川、湖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和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共同发起成立首个国家级对台区域合作平台——两岸产业合作区发展联盟,一批先行先试政策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这块饱吸“活水”的“试验田”
正酝酿更高层次突破
持续放大平台优势
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台商所想,昆山所系。昆山问需于台企,聚焦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结合技术、市场及专业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沙龙、对接会、政策宣讲会、诊断会等,成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帮助台资企业紧紧跟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台资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整体跃升。
台青,是创新创业的先锋;昆山,是逐梦圆梦的福地。一直以来,昆山坚持与广大台湾青年分享发展机遇,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举措,聚力建设“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青年城市。全市台资医院、超市、银行、酒店等配套公共服务一应俱全,“去台湾、回昆山”的认同感在这里不断提升。
夜幕降临,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一个个摊位前升腾起浓浓“烟火气”。车轮饼、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穿梭其间,各式各样的地道台湾小吃让人应接不暇,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台湾腔普通话、闽南语此起彼伏,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在距离台湾近千公里之外的昆山。
“继续推动昆山试验区建设促进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国务院关于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的批复》明确提出。昆山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在制度机制上求突破、在产业合作上下实功、在交流交往上促提升,全力打造对台合作的高地。
融媒体记者 | 史赛 王超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276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