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生命!昆山健全完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03月17日 16:08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病,错过了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就会存在很大的死亡风险。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 “2+6+X”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积极打通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

    


家住巴城镇的黄先生2个月前出现“左侧颈肩酸痛伴胸骨后疼痛”的症状,3月15日,他来到巴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当日坐诊的市中医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刘庆军为其进行了心电图、心梗三项检查。在发现黄先生的心电图有ST段抬高及T波改变后,刘庆军果断要求患者服用“心梗一包药”,并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紧急将其转诊至市中医医院。


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潘文

通过微信群信息共享,我们及时了解到黄先生的身体状况,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情况危急,经过手术,最终顺利将完全闭塞的血管开通。目前,黄先生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下床活动。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医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市中医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执行主任

刘庆军

当时即使我不在现场坐诊,黄先生也能及时转诊得到救治,这得益于我市“2+6+X”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


2016年


市中医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县级市中医院。

2021年


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建设昆山市心电远程诊断示范中心,这也是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全国首家心电远程诊断示范中心。

经过多年建设


昆山市内现有2 家标准版胸痛中心,6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及十余家胸痛救治单元,形成了“2+6+X”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实现了全域联动、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区域协同救治“三全模式”。

目前


我市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居家患者都已纳入远程心电监测网,可实时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一链式”服务,促进我市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推动我市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一部手机、多个微信群

一张守护全域的心电生命网络

一群 24 小时值班的心血管医生

我市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的

“2+6+X”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急性心梗病人

为全国提供了

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县域样板”



融媒体记者 | 任众

供图 | 任众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