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来天福看百鸟聚会

03月02日 15:37

当前,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春光明媚,216种候鸟陆续归来。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健全湿地科研监测体系,丰富科普宣教载体,全力推动湿地生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研监测

构建自然湿地保护体系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加大对湿地公园生态的保护修复力度,保持了湿地公园良好的湿地生态;邀请苏州湿地站、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对园内鸟类种群丰富度最高的区域开展微地形营造、水位调控、植被管理等精细化管护,提高栖息地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栖息地供水水量,为进一步丰富生物多样性打牢基础。


  结合实际,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设置11处鸟类监测云台点位摄像机,采用高清云台摄像机进行日常鸟类观测来获得鸟类种群状况与发展趋势,为高质量开展湿地鸟类科研监测及鸟类栖息地管理维护奠定基础。


深化科普宣教载体

融入自然寓教于乐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精炼自然教育课程方案,推动更多青少年走进自然湿地学校,不断满足“双减”政策背景下社会家庭日益增长的自然教育需求;利用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以及通过开设暑期夏令营、迷你夏令营等活动,让更多孩子走进湿地、了解湿地及相关知识,营造自觉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2022年开展各类主题宣教活动24场次,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携手花桥金城小学共同开设“第二课堂”,深化五年级语文教学课程内容《白鹭》,通过理论教育结合现场观察,让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后,能结合课文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一句句描写白鹭的优美语言,实地观察白鹭的特征及习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引人思考。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将持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鸟类栖息“加油站”和科普宣教“主战场”作用,维护生物多样性,不断释放湿地保护“生态红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生 宣)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