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档案文化讲堂”之 玉出昆冈——“二陆”与孟郊
“玉出昆冈”这四个字出自于南朝梁“周兴嗣”撰写的《千字文》“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其中的“玉出昆冈”原指昆仑山盛产美玉,而“美玉”常被比作人才,昆山的玉峰山同样盛产洁白如玉的昆石,所以借用“玉出昆冈”,寓意昆山既产昆石又出贤才。
陆机、陆云两兄弟
据清康熙《昆山县志稿》记载:昆山的人文历史,应当以“二陆”为开端。“二陆”是指陆机、陆云两兄弟,被誉为彪炳中国文化艺术史的兄弟才子。
陆氏是当时江东地区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陆机、陆云的祖父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丞相陆逊;父亲是东吴后期的顶梁柱,被拜奋威大将军﹑大司空的陆抗。出生在这样的簪缨世家,二人秉承庭训,在源远流长的家学中,接受着良好的熏陶。尤其是陆机,他精于诗文、工于书法、擅长武术,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相貌堂堂,上马能驰骋疆场,下马能挥毫作书,这样的英才实为历代所罕见。
可惜“二陆”生不逢时。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陆机、陆云被俘后流放安徽,第二年因晋武帝惜才,兄弟二人被释,回到了故乡昆山。
“二陆”蛰居在昆山苦读十年,这十年是兄弟二人韬光养晦的十年,也是文学创作收获最多的十年。期间,陆机写下了大量诗、赋、散文,尤其是《平复帖》,上承汉简,下启今草,成为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墨皇”。其《文赋》也成为我国第一篇完整而重要的文学理论作品。陆云为文清新自然,旨意深雅,感情真挚,所著诗文,也被后人整编为《陆士龙集》。
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陆云离开昆山,作为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到洛阳出仕为官。一代文豪陆机、陆云的出现,为昆山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作者也是一位与昆山有着不解之缘的文人墨客,他就是同样可被称为“昆山美玉”的中唐诗代表之一的孟郊。
孟郊出生在父亲孟庭玢在昆山任职县尉时期,他命运多舛,在两个弟弟出生后不久,其父孟庭玢便染疾死于任上。之后孟郊一家四口生活陷于清贫,全靠慈爱善良的母亲将兄弟三人抚养成人。
孟郊成年以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四处奔波,每次回家,他总能得到慈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游子吟》这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广为传诵的名篇。
孟郊在唐代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他作诗讲究锤炼,体格高古,思路奇险,多寒苦之音,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唐贞元六年,孟郊故地重游,来到玉峰山慧聚寺游览时,写下了《苏州昆山慧聚寺僧房》。这首诗和后来张祜的《马鞍山慧聚寺》及王安石的两首次韵诗,并称为“山中四绝”。
为了纪念孟郊,昆山市委市政府拟在里厍新村筹建孟郊园,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他与昆山的不解之缘。
“玉出昆冈”!古往今来,昆山从未辜负这个名字,昆山的文化艺术史也以人才辈出、人文荟萃、佳作纷呈冠盖江南。除了陆机、陆云、孟郊,昆山还有祖冲之、顾炎武、归有光、朱伯庐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们的成就和思想汇集成昆山特有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昆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往期 · 推荐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821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