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日均客流量迎来今年单日最高,江苏城市复苏持续升温

02月22日 13:36

刚刚过去的周末,不少人的直观感受是,地铁、博物院、公园等场所人气再上台阶,“人山人海”又回来了。江苏多个场所最新统计显示,日均客流量迎来今年单日最高,佐证了人们的直观感受。



“随着疫情影响减退,社会经济逐步复苏,公众出行需求显著增长,南京地铁17日单日客运量达到315.5万人次。”南京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数据基本与疫情前日均约320万人次的客运量持平。过去三年,南京地铁同日客流量分别为,2022年,265.5万;2021年,152万人次;2020年,20.2万人次。


“疫情期间,我们最低一天客运量只有2000人次,如今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两条线路加起来日均客运量约18万人次。”常州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13日至2月19日,苏州地铁日均客运量均值149.1万人次,苏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客流增长趋势,苏州地铁持续优化各线路运能投放,针对节假日及大型活动提前进行客流预测,及时采取客流疏导措施,做好乘客出行提醒。


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介绍,预计到今年5月,南京地铁单日客运量可以达到320万至350万人次,明年南京地铁新增4条线路开通后,日均客流量可能突破400万大关。“日益增长的地铁流量让人欣喜,也对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杨涛说,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地铁接驳换乘,更好发挥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顶梁柱”作用。同时,受疫情影响,作为地铁和公共汽车公共交通出行的替代方式,电动自行车和私人小汽车等个体机动化出行比重大幅度上升。要让这些个体机动化方式出行回归公共交通,需要相当长时间逐步调适管控。除了抓紧改善和提升地铁和公交服务水平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小汽车交通出行的调控管控和电动自行车交通的管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满载乘客疾驰而过的地铁,将人们送到一个个旅游场所。



“玄武湖上周日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迎来今年单日接待量最高。”南京玄武湖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戎飞霞告诉记者,疫情以来,他们一直盼望着人流复苏,公园2022年人流量一度触底,比2019年的2017万人次少了一半多。作为自收自支的开放式景区,玄武湖需要通过创收解决日常运维经费,人流量是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江苏园博园2021年4月试开园,核心看点是再现江苏13个设区市的经典古园林建筑,上周末该园迎来游客高峰,两天的日均入园人次超6000,人流量为上年同期的一倍。


踏青赏花,是当下流行的选择,“文博游”在这个春天也深受人们喜爱。“这几天,我们每天放出一万八千张门票,全部一抢而光,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来自外省市的家庭游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顾婧告诉记者。南京博物院、南京科举博物馆等也同样迎来客流如潮,其中不少是亲子家庭游和研学团队游。“何止八怪——清代扬州绘画三百年”的展览受到参观者追捧,展出的40余位画家的近90幅清代扬州画坛大作,为观众带来一场运河城市的绘画盛宴。



这些天,南京市博物馆的志愿讲解者张志刚的日程满满当当。“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正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元青花梅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等200件文物精品令参观者大开眼界。作为一名文博爱好者,张志刚退休后成为了一名文博志愿者:“博物馆是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结晶。现在博物馆游的火爆,体现了当下人们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


人们盼望着走出家门,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段时间,专门咨询博物馆、城墙深度游的群体增多。”南京“悦的读书会”会长张静对记者说。作为一家以深度研学游为主业的机构,春节过后,她明显感觉到订单量的增长。



戎飞霞预测,玄武湖的人流还有上升空间,往年的三四月间,梅花、樱花纷纷登场,人流量也跟着触顶。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杨淇深观察,刚刚过去的周末,江苏各景点人流涌动,过去三年,江苏旅游业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外地游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这说明江苏城市旅游、都市圈旅游发展基础好,保障了家门口就近旅游的基本需求。“随着旅游经济整体复苏,江苏各地旅游人流量还有上升空间。”


旅游复苏要引流,也要留人。江苏园博园运营公司总经理王非告诉记者,如果体验感不好,就难有回头客,就成了“一锤子买卖”,为保障游客有较舒适的旅游体验,江苏园博园单日适宜最高人流量控制在1.5万人次以内。“园博园也在努力提升旅游品质,做好长线品牌活动,让流量变‘留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周边汤山旅游度假区和江宁区文旅融合的发展。”


人流复苏的同时,防疫也不松懈。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人流高峰,玄武湖严格遵守单日最大承载量18万人次的要求,同时在为中老年等不熟悉智能手机设备的人群开通专门通道外,实行游客预约、错峰入园。


杨淇深建议,为提升江苏旅游品质,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级需求,让大家舒适地出门呼吸新鲜空气、散心放松,充分感受到旅行的愉悦,江苏应更充分推动各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均衡性,各区域在文化特色和产品打造上要花更多心思,相关管理部门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做好景区人流疏导。


来源 | 交汇点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