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2月21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进行鸟类监测时,首次记录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出现在保育区。自此,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增至2种,鸟类提升至216种。
▲左一为本次发现的青头潜鸭
· 青头潜鸭 ·
自1980年以来,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受威胁等级定为“极危”,其种群全球不足1000只成鸟,堪称“鸟中大熊猫”。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发布,青头潜鸭晋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体长约45cm,主要栖息在水流缓和、水生植物较为丰富的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青头潜鸭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尤其擅长潜水和游泳,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灵活的鸭子。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吸引青头潜鸭前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花桥经济开发区系统实施了湿地文化宣教园栖息地微地形营造、水位调控、植被管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天福湿地文化宣教园修复项目,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也正成为以青头潜鸭、黄胸鹀等为代表的迁徙类鸟类安全“能量补给站”。
“城市湿地”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2021年,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称号,将经验在全国湿地公园中推广;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的“太湖流域700亩农田停留全中国10%的鸟种”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这不仅是苏州市唯一案例,也是全国经济密度最发达区域的唯一案例。在2022年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苏州湿地保护管理站将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经验带进大会,面向世界。
融媒体记者 | 张 田
供图 | 张 田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767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