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 超越自卑

02月20日 14:41

众所周知,自信会让人变得美丽,变得快乐。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难以自信起来,走出自卑的阴影。有调查显示,自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多产生于意识到自己某方面不如人,能力不够强,并因此开始苦恼。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极富创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自卑感”以及克服和超越“自卑感”。人们总是习惯把“我不好”“我不行”等诸如此类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或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根源所在。这种心理暗示一旦产生,就很难被摆脱掉。所以,如果你想坦然面对生活,不断靠近自己的梦想,你就必须要克服自卑,超越自卑,把心里“我不好”“我不行”的标签彻底撕掉。


  在密歇根州一所山村小学里,一天,一位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课。老师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以“我不能……”开头,列举出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我不能考到满分”“我不能让人人都喜欢我”“我不能在运动会上得冠军”……而她也和同学们一样在纸上罗列出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半节课过去了,很多同学写了不少的“我不能”。这时老师要求大家把写好的纸条对折后投进讲台前的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空鞋盒里。学生们相继投完纸条后,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条投了进去。然后,她拿着盒子,带领全班同学走出教室来到操场。随后她在操场的角落里挖了一个洞,把那个盒子深深地埋进了那个“墓穴”里。这时,老师注视着这块“墓地”四周的学生们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手,低头默哀。”有些孩子恍然大悟,开始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于是学生们很快便手手相牵,围成一个圈,然后低着头。只听老师说到:“从今天开始,‘我不能’先生将长眠于此,同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精神抖擞,勇往直前!”


  这个活动象征性极强,而且意义深远,在每个学生的心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遭遇到困难时,这些学生都会想起“我不能”已死,进而积极地面对,想办法解决。多年过后,这些学生几乎都成为了优秀人物,因为他们懂得树立信心,勇于克服困难。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不能对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不足来对抗别人的强处,这样便会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抬不起头来,从而越来越没有自信。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摆脱自卑的束缚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去尝试。


  ■ 第一,为自己加油


  自卑是自信的俘虏,每天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你为自己加油打气,认定自己有能力胜任,那么,努力就一定有收获,一定会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当你的自信树立之后,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灰飞烟灭了。


  ■ 第二,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把自己的特长、优势、能力全部罗列出来,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漏掉。这时,你会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优点的。随后再罗列出自己的弱项,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过于看重它,我们可以采取两种途径积极地补偿。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就要卸下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好学,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对于一些如生理缺陷一样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寻求其他方面的突破。


  ■ 第三,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每个人的自卑情绪都事出有因。我们一定要怀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对自卑心态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让自己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卑情结的形成。不要在失败经历的回忆里沦陷,要把脑海中失败的意象尽早赶出去。同时,学会向前看,相信未来的那个自己。


  自卑到自信的路上荆棘遍布,但人人都能看到这条路,只要你相信自己并努力改变,就一定能克服自卑,舒缓压力。同时,你也要信赖自己,正如拿破仑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应该信赖自己,那么即使在危急关头,你也会对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深信不疑。”因为相信自己就等同于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只有积极地认识自我,才能对生活的挑战无所畏惧。

作者 | 张海燕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