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自习总有人讲话怎么办 老师同学们试试这样做
开学了,很多同学的在家学习也变成了在教室的集体自习。集体自习,就总免不了几个管不住嘴的同学“叽叽喳喳”,影响自习课的纪律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怎么办呢?小编为老师和同学们整理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 老师可以这样做
01 思考自习课的培养目标
老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自习课有没有培养目标?通过自习课想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自习课对于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时间管理、诚信作业、自主学习、注意力训练等。有了培养目标,老师们才会有培养和行动的具体方向。
老师们可以挖掘一下通过自习课,能够培养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什么特质,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主动寻找自习课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深度思考,便可以带来精细化的工作。通过自习课,一个阶段(比如一个月)侧重培养一种能力,结合班会课和班级评价,树立班级榜样,时间管理达人、作业快手、学霸妙招等有创意、有乐趣的名词就出现了,再通过学生的经验分享,班级里便会逐渐形成积极的自习课氛围。
02 设置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为什么大学生的自习不需要管理?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可以明确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目标+任务”意识在驱动,比如科研、考研、考级等,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本能地需要通过自习来达成目标,自然就会安静而专注。
中小学生的目标意识较弱,如果自习课上没有具体的任务,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放松、发呆、低效、无聊、讲闲话的现象。
自习课开始前,老师要统筹安排好学习任务,在黑板上写清作业或学习任务列表,学生明确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完成、能不能翻书、要不要上交。任务越明确,学生就会越聚焦于完成任务,更加专注。
一般情况下,时间与任务(数量和难度)可设置为1:1.2,这样更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03 必要的奖惩是自律的保障
为自习课设置专项奖惩制度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有的班主任再三强调、讲道理,依然禁不了自习课上一些“叽叽喳喳”的声音,特别是一些班级爱讲话的孩子实在太多了,老师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可以通过奖惩来架起自律和他律两者之间的桥梁。
“奖”重在精神的鼓励。自习课上的良好表现会让自己、同学、老师和整个班级都进入一个舒服的集体环境,老师可以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讲出来,表扬那些为这样安静环境作出贡献的学生。如果集体都表现得好,还可以奖励学生一节有趣的班会课、多一点活动时间等。
“惩”重在行为的矫正。在公平、公开、严格执行自习课制度的前提下,先礼后兵,如果两至三次批评教育无果,要果断暂停少数油盐不进的学生继续参与自习。可将其带到单独教室或教师办公室进行自主学习,冷处理一段时间,再行交流。必要时,可与家长联系,自习课带回。
● 学生可以这样做
01 独立完成作业
自习课的纪律往往都是从讨论问题开始涣散,学生交头接耳,引发话题,讨论的声音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自习课是班集体的集体学习,也是个人的独立学习。课上讨论不仅影响别人,也耽误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率。遇到不会的或者有争议的问题,可先暂时搁置,待下课后再放声自由地进行询问和讨论。做一个有素养的人,也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因为自习课对自主管理的要求很高,所以不要轻易考验自己的定力,不与他人交流讨论,是保障自己和对方最简单的方式。阻断了诱惑,就不容易触犯底线,至少不能影响他人。
02 提前完成任务后应有更高追求
一遇到问题就想问,这是追求“及时满足”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提前完成任务,就自我满足,没有更高的追求,也不利于优生的培养。
如果提前完成了任务,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就无所事事,开始讲闲话聊天了。能够提前完成证明了自己较好的学习能力,但优秀的学生往往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建议同学们针对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或者加强阅读,延伸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03 增强自身专注的力量
同学们还需要练就专心致志的本领。教室里有人讲小话,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强化自身——对于别人在自习课上发出的声音,你有选择听还是不听的权利。
比如你家里的电视机一直开着,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但是你如果专注在看书的话,你会发现你根本就听不见电视的声音,因为你的大脑根据你的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看书上,于是就屏蔽了电视机的声音。
自习课上能否专注地进行学习,最关键的力量还是来自于自身。如果力量来源于自己,即使现在力量再小,最终它也会变得无坚不摧;而如果力量源自外部的干涉,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大,一旦环境发生改变,自己又将无所适从了。
(转载自人民教育,有删减)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737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