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51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11月01日 22:31

农贸市场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2018年起,我市将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管理工作列入重点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1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颜值”“气质”大幅提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

▲和群市集

清晨,城市刚刚从沉睡中醒来,位于城南衡山路的大同农贸市场内已是人来人往。曾经占道经营、垃圾清理不及时、摊位摆放无序的现象不见了。现在,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水果、蔬菜、生鲜等农贸产品分类分区售卖,管理规范,整齐划一的柜台上蔬菜瓜果飘香、摆放有序,文明城市和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盏盏富有设计感的中式吊灯和水墨山水画吊顶,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

今年7月1日,大同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开始对外营业,“15分钟步行圈”覆盖中华园、大同新村、仁宝新天地、衡山城、宝岭公寓等多个人口密集小区。“大同农贸市场隶属震川城市管理办事处大同社区,经营面积890平方米,是周边社区居民购物的重要场所。”大同农贸市场项目经理李红连说,“脱胎换骨”后的大同农贸市场,容颜发生了巨变,人气更旺了。今年年初,市场将摊位、店面、门头、吊顶、外立面等作为改造重点,同时按照基层党建和便民服务的要求,增设了流动党支部和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员在农贸市场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在逛菜场就像逛超市一样,每样商品都明码标价,而且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均有公示。”家住衡山城小区的市民张红梅是大同农贸市场的常客,她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市场让老百姓买得方便、吃得放心。

▲大同农贸市场

在大同农贸市场,记者还发现了一处别样的风景,一家小吃店里的一笼馒头旁放着一块写有“馒头1.5元2个,自己拿,谢谢!”的牌子。每天9:00—14:30,这家小吃店便无人看管,有需要的顾客可以自己扫码支付,自取馒头。“市场环境变好了,市民的素质也提升了,自7月1日开业以来,小吃店没有亏过钱。”店主黄志琴说。

10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刚刚改造投入使用的长江农贸市场,只见地面、墙面、屋顶等已全面翻新,消防设备设施一应俱全,100个摊位和店铺已全部营业。“长江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占地3400多平方米,因疫情原因,推迟到今年3月下旬开工,10月中旬投入使用后,为市民提供最实惠、最新鲜的蔬菜。”长江农贸市场总经理刘鑫华说。

“我们在农贸市场改造中,抓住布局、照明、排水、通风等重点环节以及水产、活禽等重点部位,增加了食品检测、垃圾中转、公共厕所、空调新风、智能化电子秤、休息区、便民服务点等,部分市场还上线了智慧微菜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抓紧项目进度,高标准开展建设改造,切实增强为民意识,预计年底前全市将有70余家市场完成建设改造。

项目链接  

2018年起,我市将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管理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实事工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市场周边综合环境,推动城市更新。2020年,我市计划改造20个市场,面积5.66万平方米,投入2.2亿元,目前已有7家市场完成改造,13家市场正在建设改造中。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