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社工”这个名词时,周菲正抱着《高考填报志愿指南》选择大学专业。当看到专业介绍上面说社会工作是一个专门帮助他人的职业时,她便被深深吸引,随后毫不犹豫填报了这个专业。
为什么想要选择能够帮助他人的专业?“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记忆里很多亲戚朋友都关心、帮助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几次上学交不起学费,当时的班主任为了照顾我的自尊,从没有当着同学们的面催过我,还偷偷帮我垫付了好几次。”周菲告诉记者:“每当别人帮助自己时,都好像有一束明亮的光照进了我的心里。我就一直想着、记着,自己也要努力成为一个能把光照进别人心里的人。”
2013年硕士毕业后,周菲抱着“学以致用”的想法南下广州,入职广州大同社会服务中心,正式开启社工职业生涯。她最先从事的是妇女、青少年领域的服务,帮助陷入家庭暴力、亲子冲突、厌学欺凌等困境中的弱势群体。此后3年,周菲用专业陪伴服务对象前行,累计开展疑难复杂个案60余个,积累继续教育学时300余个。随着一个个棘手个案的解决,周菲的社工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在社工领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职业理想也愈发坚定。
然而,成就感往往伴随着挫败感。随着工作的深入,周菲感觉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帮助到所有自己想要帮助的人。她开始考虑换种方法或者领域。
2016年,周菲只身一人来到昆山,开启了社区治理实践探索之路。她表示:“从妇女青少年的专项服务到社区治理的综合服务,这个过程不仅是服务内容的转变,更是我对社会工作从个案、小组的微观服务到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宏观社会工作服务思路的巨大转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