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疫情三年,昆山何以实现新超越?
今年昆山两会,外界一直关注的昆山2022年“成绩单”出炉。
这份“成绩单”很亮眼:昆山有望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更让人惊叹的是,昆山GDP从2014年突破3000亿元到2019年超4000亿元,用了5年时间,而从4000亿元跨越到2022年的5000亿元大关,只用了三年!
要知道,这可是抗疫最难的三年。叠加贸易摩擦,昆山这个外向型经济重镇尤其不易。GDP预计突破5000亿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并跻身全国105座大城市行列,昆山何以逆流勇进,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锚定目标任务。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昆山从来都是这样。
时间回到2022年6月中旬,在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昆山工作会议上,昆山提出了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壮美蓝图。而此刻,昆山刚刚从疫情的巨大影响中走出。“昆山之路”精神也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成为了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
有着鲜明的奋斗指向,一座城市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显露,但更容易在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瞬间爆发。迅速走出疫情影响,乃至连续18年荣膺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正是源于昆山人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
回望“昆山之路”,每一个重要关口,昆山都会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从农转公、内转外、大转强,一路坚定前行。而这种鲜明的发展目标,让昆山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了外界环境不确定性。不管风云变幻,无论风吹浪打,昆山发展的节奏始终不乱。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积蓄奔跑力量。
2022年,昆山有一条新闻“刷屏”,题目叫《昆山又做了一件“无中生有”的事!》。
这里讲了昆山按照当年“拆笔记本电脑”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土办法”,成功“复制”了一条千亿级的高端食品产业链的故事。
三年疫情,昆山不仅仅打造了高端食品产业链,还有汽车产业链。昆山已布局1000多家汽车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企业。2022年疫情期间,协调解决特斯拉、大众等企业供应链诉求3000余项,合作起来已可以生产一部整车了。
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昆山还进行了一系列前瞻布局。《昆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发布,在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以及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加快构筑“2+6+X”新兴产业布局。2022年,昆山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6000亿元和2900亿元。
勇闯“无人区”、逐梦“真空层”,昆山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去年11月8日,《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上海发布,全力构建元宇宙技术创新的首选试验场、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最佳承载地,计划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夯实每一根产业链条,凸显了昆山人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雄厚的产业基础,也助推昆山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出口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有这样的底气,企业就有信心,干群就有力量。去年国庆节期间,昆山很多部门几乎无休。挑重担、扛重责的昆山,把每一天都当作倒计时、每一刻都当作加速跑,从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擦亮服务品牌。
星巴克来了,瑞幸来了,就在日前,可口可乐也来到了昆山。就在这三年,昆山招商引资创造了很多奇迹。
谈起昆山的成就,总有人把它归咎于倚靠最强地级市苏州、接壤长三角龙头上海这种位置优势上来。可以说,这是取胜之机,却非取胜之本。
2020年,面对疫情,很多企业复工复产有困难。昆山梳理产业链“树状图”,打通每一个堵点难点,为企业化解每一个障碍,央视持续聚焦这一创新举措。昆山每年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了解企业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举措,助力企业安全生产、达产满产。就在日前,昆山围绕强预期、扩投资、稳就业、促消费、惠民生等领域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用最温暖有力的方式,为营造社会生活浓郁的烟火气,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提供了满满的动力。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昆山主动对标世行最高标准,连续3年发布营商环境政策,先后推出营商环境白皮书、28条、16条营商环境新政,创新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每年评选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从“BEST”迈向“FIRST”。
在一个用脚投票的时代,资金、项目、人才纷纷选择昆山。2022年,昆山实际使用外资达17.3亿美元,增长252.4%;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36家,总量超2700家;新增“头雁人才”计划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7名。
正是这样的累积,成就了昆山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体现快人一步。
1月8日,新冠病毒正式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1月9日,昆山就出台了20条新政,第一时间向全社会传递全力以赴保要素、争订单、优服务、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心,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同样的政策出台,昆山今年比去年提前了4个月!
昆山在疫情防控中“以快制快”,在发展中也发挥“唯快不破”的功夫。在审批速度上,“七天发四证”“三天发四证”“一天发五证”……一次次的突破让昆山不断刷新重大项目行政审批时效,更让投资者获得比黄金还金贵的信心。在重要节点上,昆山出手更是“快、准、精”。这三年,适时快速地出台了“促发展10条”“服务业27条”“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3条”等惠企措施,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而且,昆山每一项举措都很实在。纵观新近出台的《关于“保要素、争订单、优服务、促发展”新年开新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比如拿出2亿元用于企业稳岗稳工、丰富消费场景、关爱困难群众等;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助力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组织招商团组,支持企业拿订单、引技术、找伙伴……真金白银、真招实策、真心实意,“含金量”“含心量”“含情量”满满。
在“极速”中追求“极致”,早已融入了昆山人的DNA。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曾经的损失补回来,把落下的节奏提起来,昆山没有等到三年之后,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就完成了。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保持民生温度。
昆山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为艰难、极其难忘。”
确实,对于一座实际服务人口超330万的城市来说,维持每天的正常运行、保障每日的民生需求是一项浩大工程。2022年,昆山深入开展“察民情、暖民心、惠民生”系列调研,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去年,昆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600元,增长4%,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81∶1,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回望三年疫情,昆山始终坚持民生至上。仅2022年,就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新增学位1.5万个、普惠性托位1086个,东、西部医疗中心一期建成,戏曲百戏盛典“新三年”计划正式开启……
去年年底,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各个平台推出了这样一个栏目“你的心愿 我们记得”,用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推文,展示上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实事建设情况。而在此之前,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展“抓落实 看成效 政府工作邀您来点评”专题活动,让每一项成果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时间检验。
疫情防控是一场场病毒阻击战,更是一场场民生保卫战。三年来,无数故事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最有力、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也凝聚起全市上下守望相助、携手前进、共克时艰、永攀高峰的磅礴动力。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昆山,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的新时代“昆山之路”上,再次一马当先,勇立潮头。
融媒体记者 | 茅玉东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214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