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声问候和祝福送给您!
这段时间
很多医院急诊患者人数增加
但医护人员日夜坚守
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新年的第一天
小昆祝福所有的医护人员
幸福安康,事事如意
站在与病毒对抗的第一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坚守着生命防线。在直面艰难和挑战的特别时刻,身穿白大褂的这群普通人,以一幕幕平常而又不平凡的“战斗”场景,演绎着“医者父母心”的责任和勇敢。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历时12小时扩建的发热门诊候诊大厅正式投入使用。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多名患者等待救治。医院在2小时之内,紧急投入使用急诊医学科第二病区,有效缓解急诊抢救室的压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第三病区投入运行。
为应对就诊高峰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明确
举全院之力做好危急重症的救治
↓↓↓
●成立专家治疗组和应急医疗队,增加危重症救治人力、物力储备,畅通医院-医联体间的转诊等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缓解急诊接诊压力。
●医院调配重症医学科专科医生、护士进驻新增的急诊病区工作,实现危重症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保障急诊重症患者的同质化管理。
●全院600多名党员医护人员,全部报名成为“医先锋”备班志愿者,在发热门诊和急诊候诊大厅,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快速地疏导候诊人群,将重症救治的关口前移。
▲来自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微信“朋友圈”
在市中医医院,高年资主任医师开始轮急诊夜班,有的医生才稍微缓解难受症状就直奔医院,有的扯着“宝娟嗓”忙得水都不敢多喝……
医护人员这样心疼地
调侃他们的“朋友圈”
哪有什么天选打工人
有的只是一份责任
一份医者仁心
急诊抢救室永远挡在医院诊疗的最前沿,为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市中医医院紧急调配,支援抢救室,保障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拼尽全力扛起救死扶伤的责任。
急诊抢救室科主任 李红鹏
科里的同志都在坚守,只要身体还能坚持就继续上岗,这点让我非常感动。为了更好地满足就诊需求,急诊抢救室还将开出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保障重症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医院急诊抢救室与兄弟医院合作,建立开通“新冠群”,为各兄弟医院的新冠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为守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底线,市第三人民医院落实分级分类诊疗,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加强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救治,调度多科医护支援,联合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组建临时综合内科,守护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底线。尽管减员导致人手严重不足,但不少职工“轻伤不下火线”,保证“减员不减量”,以医疗救治为第一要务,守护患者生命防线。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个冬天形势尤为严峻。在位于陆家镇的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郎二兵,为顶替身体不适的同事,不仅连续14天无休奋战在儿科门诊和发热门诊,还经常到急诊抢救室会诊处理高热惊厥的患儿。尽管如此,他还不忘安慰病倒的同事们:“大家安心休息,我目前还很好,一定会坚持到你们康复回来的!”
▲郎二兵的一条微信“朋友圈”
“现在人员吃紧,生病的同事都在坚守岗位,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市六院消化心血管内科医生 王明君
“你们不用担心我,挺挺就过去了,坚持就是胜利,大家一起渡过难关。”——锦溪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 仲亚萍、沈晓雯
“医护人员是老百姓心里的‘顶梁柱’,治病不能延误,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沈春芳
............
Ta们还说
“我只是有点低烧,还可以坚持!”
“我烧退了,明天可以上班,让症状重一点的同事多休息会吧!”
“我是小年轻,我还可以多坚持几个小时!”
“我不能倒下,科室里太缺人手了!”
“我还可以坚持,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
............
非常时期,我们虽然不可能替代医护人员的工作,但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去医院,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就是给医护人员最好的“减负”。
没有人生来勇敢
只是因为被需要
致敬正在一线岗位坚守的白衣天使
感谢他们的奉献和坚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有你我同在
疫情终时凛冬散尽
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制图 | 范丹薇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959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