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昆山首个!

12月31日 16:26


近日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公布

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拟授予名单

悦丰岛有机农场榜上有名

这是昆山首个获此殊荣的农场




不同于常规农场,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将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先进装备、绿色低碳理念等引入农业发展的实践主体。



悦丰岛,西临阳澄湖,北靠傀儡湖,占地230亩,其中蔬果生产基地100亩,另有有机水稻生产基地320亩。


自2009年开岛以来,悦丰岛始终坚持“友善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在地教育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同时,保持环境友好和产品健康,打造本地绿色生态品牌和典型样板,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守护:一座公园中的农场


坐拥两大水源地自然优势的同时,对生态保护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悦丰岛以保护饮用水源为初衷,以维护土壤健康为核心,践行有机种植理念,不断探索可食地景的可持续模式,建设了一座公园中的有机农场。


 · 打造可食地景 ·  


采用景观园林的设计手法,以尊重土地为基础,将农业生产与景观绿化结合,营造自然野趣效果,让农场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以蔬菜瓜果取代传统绿化成为造景主角,让农场既有景观的视觉效果,又有持续的经济效能。



与常规的公园相比,悦丰岛每年种植70多种四季蔬果,收获30万斤食物,包括水八仙中的鸡头米、茭白、茨菇等。



悦丰岛出产的鸡头米参加了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第11届“大地母亲•品味沙龙”活动,这是江苏地区唯一的参展食材。岛上种植的冠玉枇杷在第四届江苏省精品枇杷评比暨2021年江苏枇杷产业大会上获得银奖。


▲ 芡实糕 


 · 坚持有机种植 ·  


采用友善土地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转基因种子等物质,使用高标准有机肥,积极尝试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利用等土壤改良方式,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绿色健康的食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跟常规种植相比,13年来,累计减少使用42万斤化肥,减少农药使用约1170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建设之初最多提高了5倍。



  · 构建丰富生态 ·  


鸟类的多样性是衡量环境质量优良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悦丰岛联合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院校的生态保护专家团队,对悦丰岛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通过定期开展样线调查,量化鸟类品种及数量,为进一步丰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据调查统计,目前,阳澄湖畔共有包括15目、44 科的170余种鸟类,这些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农场长期以来对土地和水源保护的坚持。



除此之外,悦丰岛也孕育了多种野生水生植物,如荇菜、野菱角、金银莲花等环境指示生物。



创新:重建稻作文化脉络


在阳澄湖畔有一处特殊的水稻田遗址,有着6000余年历史之久的稻作文化。悦丰岛以水稻种植为契机,开始了“青澄米”的实践,创建有机品牌,传承稻作文化。



2013年,城投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合作成立的昆山产学研基地落户悦丰岛,发起“青澄计划”。2015年,引入参与式保障体系(简称PGS),悦丰岛、青澄计划和绰墩山村三方联合开展,构建能够增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互信的产品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本土有机品牌“青澄米”由此诞生。


▲ 绰墩山村稻田的三月与十一月


青澄计划,意为“阳澄湖畔,青年耕读”,有志于为返乡创业的优秀青年提供创业服务的实践平台,秉承“人人参与,城乡互助,生活永续”的使命。


PGS,即让有兴趣生产和消费有机产品的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所有加入PGS的人具有同等的责任和能力,共同来确保产品或生产过程的有机品质。PGS模式大大降低“认同门槛”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可信度。



7年来,绰墩山村的种植面积从90亩增长到320亩,与常规种植相比,每亩地可增加收入约1000元。



通过挖掘青澄米的历史文化不断提升产品价值。目前,青澄米比普通米售价高3-5倍,绰墩村村民与悦丰岛共享这份生态农业带来的市场收益。



在每年水稻丰收之时,悦丰岛携手绰墩山村举办丰收节。村民载歌载舞,共庆丰收喜悦,用简单纯粹的方式诉说对土地深刻的情感。



这一生产模式也逐步复制推广至巴城。2018年,悦丰岛携手巴城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以巴城高标准粮油基地为新的试验点,共同致力于巴城生态(有机)农业种植、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近年来,青澄米逐步提升品牌价值,树立良好口碑,实现向上延伸,获得大众认可。2015年,“青澄米”被入选国际慢食协会(Slow Food)的“美味方舟”名录。2019年,“青澄米”在苏州首届“好农”种好米评选活动中获银奖,并与苏州日报、中国邮政苏州分公司等单位签订品牌大米销售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成功创建“苏州大米”公用品牌示范基地。一次次的荣誉是对青澄米品牌价值最好的肯定。



联合本土老字号,以青澄米为原料,开发冬酿、八宝饭、粽子等“青澄米”系列周边产品,提升消费体验,拓展销售渠道,延伸品牌效益。



传承:实现永续生态农业


悦丰岛倡导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重新回到土地,与泥土亲密接触, 重新认识食物、人与土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挖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 在地教育 ·  


通过建立亲子、学生、社会团体实践基地的模式,创造活跃的互动和交流空间,开辟一个能让孩子与自然农耕文化接触、学习并展示的平台。2020年,悦丰岛被评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开发二十四节气、水稻、水八仙、植物探索等系列课程,通过农耕体验活动,实现孩子与大自然的有效联结,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每年举办活动60余场,接待约12000人次。



将“有机农场”搬进校园,打造信义小学“校园农耕”、高科园小学“四季菜园”,通过科学实验、实物教学,使更多学生对自然、农业以及本地文化产生兴趣。



  · 种子活化 ·  


为更好地发展和推广有机农业,悦丰岛不断寻找、收录可追溯与有保障的种子,实现老品种的生物多样性、实用价值及其背后的传统饮食、人文地理等附加值最大化。



2017年,悦丰岛成立了自己的种子银行,收入了一部分农场自留种和村里搜集来的老品种。2020年,在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悦丰岛成立昆山地方品种保育基地,建立了包括种子信息登记、种子银行管理和种子活化试验等完整保育流程。



2022年,悦丰岛共收集、种植旱作作物108种、水稻101种,并对上述品种进行基本性状的记录和筛选,旨在寻找符合当下环境气候和种植方式的品种进行有序的扩繁,保存具有本地传统的品种,探寻其背后的文化习俗,让本地品种重新焕发生机。


 · 新农人 ·  


当有机生态种植理念遇上新农人的创新智慧,古老的稻作方式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悦丰岛依托“青澄计划”,通过“青澄青年实习生”“青澄夏季学校”项目,为有农业梦想的青年人提供实践平台,为本地农业文化传承输送青年力量。



新农人们向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们学习本地稻作传统,与其探讨,共同挖掘,怀揣着对农业的梦想与执着,履行着悦丰岛最初、也是最为重要的使命。



有机农业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和竞争力提供了路径。

悦丰岛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

充分发挥生态农业模范作用,

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技术,

构建生态农业监测体系,

推动昆山生态农场建设,

助力本地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 | 昆山城投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