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墩山:阳澄湖畔的明珠

12月22日 14:05

绰墩山,《信义志稿》记载:“绰墩在信义北三里,高三丈余,四围百步,土人以山称之。”

绰墩山位于阳澄湖和傀儡湖之间,在虞昆沃野间一峰突起,以景色优美著称。绰墩成为村落,可追溯到隋唐。


  绰墩山上的黄幡绰墓,是吴中有名的历史遗迹,方志上记载了不少古人凭吊黄幡绰的诗。黄幡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现代著名学者、戏曲理论家任中敏(半塘)在他的《唐戏弄·演员》中说:“黄幡绰,幡绰,优名(艺名)也。才艺品德为盛唐第一优人,亦唐五代优伶中第一人。开元间,善弄参军戏,每寓匡谏,玄宗悦之,曾假以绯衣(四品服色)。平日侍从,亦常假戏谑,惊悟其主,往往解纷救祸,世称‘滑稽之雄’。”这段话概括了黄幡绰的艺德和人品。唐开元至天宝年间,黄幡绰侍奉皇帝三十年,深得宠信,据说玄宗三日不见他,就会怏怏不欢。可惜好景不长,“安史之乱”后,皇帝西逃,艺人星散。当时南漂到江南的还有李龟年。李龟年在长沙一带以卖唱为生,最后不知所终,而黄幡绰选择了山明水秀的绰墩,在那里传授歌调和傀儡戏。傀儡戏也叫木偶戏,是旧时艺人游走江湖的衣食来源,他们有的驾篷船,有的身背行囊到各地演出,这一景象在六七十年前还可以看到。傀儡戏中有一种在江湖上扮演的水傀儡,黄幡绰常在村东“箬帽湖”演水傀儡,因而该湖也被叫作“傀儡湖”。


  傀儡戏在绰墩代代相传,直到元末,正仪玉山草堂主人顾阿瑛还在湖边搭了傀儡棚,请朋友们观看演出。文友秦约有诗“人生百年何草草,傀儡棚头几绝倒”,说明傀儡戏诙谐滑稽的演技,很受人追捧。黄幡绰是陕西人,又长期在宫中服务,不会吴语,只能用宫廷语言教唱歌调,几百年后,形成了有别于南戏诸腔的昆山腔。明代昆曲创始人魏良辅在他的《南词引证》开头说:“惟昆山(腔)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


  现代昆曲研究者认为,绰墩山是昆曲的源头。所以绰墩山成了江南戏曲班子“朝宗”之地。每年春二三月,各地戏班都要来绰墩山搭台演戏,叫春台戏。春台戏延续到近代,形成了一种地方风俗。据《信义志稿·风俗》记载,四乡有台戏,惟绰墩最廉,有时还不收,皆因是黄幡绰葬地。绰墩山还有不少古迹,如元代顾阿瑛建的绰山亭、招鹤亭、金粟影。金粟影后改成庵,叫金粟庵,庵前建广灵桥,顾阿瑛手植银杏多株,有一株至今还在,成为绰山公园一景。绰墩山前还有明代画家夏昶别业,《信义志稿》中归有光有记。


  绰墩山的史前文化堆积尤为突出,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标杆,先民们七千年前就在此种植水稻,此地出土的玉器、陶器有不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2006年,国务院将“绰墩遗址”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绰墩山村现在成为了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有提供餐饮服务的主打产业,带领全村群众奔小康。

(民宣)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