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让资源要素用在“刀刃上”
12月8日,江苏省土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以学术年会“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围绕如何“让资源要素用在‘刀刃上’”,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土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如海接受了记者采访。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资源小省,全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但人均耕地只有0.86亩,远低于1.51亩的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李如海说。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江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案例和多种模式,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经验。去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典案例》,我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苏州市金庭镇发展“生态农文旅”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江阴市“三进三退”护长江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荐。我省将继续探索自然资源领域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李如海介绍,“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注重经验总结,继续在实践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路径和利益分配机制及政策制度供给等研究探索,完善理论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案例和模式”。
国土空间是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地资源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一山两水七分田”的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将由省政府呈报国务院审批。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的决定》,我省将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掘江苏自然资源禀赋潜力。一是优化省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为发展路径,全省通过差别化配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促进苏南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全面发展。二是统筹资源要素配置,让资源要素用在“刀刃上”。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用地,释放宝贵发展空间,为相对落后区域“弯道超车”提供机遇。三是推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等,调整城乡闲置、低效等存量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李如海介绍,我省正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来源 | 交汇点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