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暖心融进日常里、实事办到心坎上,让百姓的医保业务能就近办、贴心办、高效办。今年我市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域覆盖—— 圈出惠民服务同心圆
“以前哪能想到这样的好事,别说15分钟能走到办医保的地方,就连排队也不止这点时间啊,现在真是省事又省时!”11月28日上午,花桥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大厅内的医保综合窗口前,胡老伯一边办理医保报销手续,一边对发生的变化啧啧称叹。
胡老伯赞扬的服务,得益于我市全面推行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近年来,为做实医疗保障这块民生“压舱石”,我市聚焦群众医保服务的切实需求,积极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搭建各有分工、责权分级的三级医保经办体系框架,不断推动医保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当前,全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已实现区镇、村(社区)100%覆盖。
就近办 服务送到家门口
“您先别着急,不会用手机登录交医保不要紧,我马上就帮您来操作”“查询医保近期使用的情况,用‘江苏医保云’APP就行了,我来帮你下载一个”……近日,张浦镇花园社区的“移动办公桌”前,社区工作人员正耐心细致帮居民们解答医保方面的问题。
“我来帮家人办理异地就医报销业务,原本需要到镇上办理,起码一个多钟头,现在有了‘移动办公桌’,镇上的工作人员来社区受理资料,只要几分钟就好了。”居民冷阿姨喜笑颜开地说道。
市医保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俞黎告诉记者,“移动办公桌”是张浦镇一种集民生服务、政策解读、工作督查等于一体的全功能、全要素、全域覆盖的“下沉式”政务服务办理模式,每周1次“下沉”到居民工作、生活一线,能够解决不熟悉情况的居民经常半天找不到门、问不到人、办不成事的难题。
把摆在屋子里的办公桌,搬到了居民家门口,是我市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参保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问得清楚、办得成事的缩影。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关键在基层,网底在基层。今年来,我们以满足参保群众合理需求为导向,推进优质医保服务往基层下沉,往群众身边延伸,多渠道把医保服务站点建到最基层,多举措把医保服务送到家门口,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到无差别的医保服务。”俞黎说。
据统计,今年我市已基本建成省、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11个,医保便民服务站87个,医保便民服务点274个。同时,我市还将24项医保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到区镇、至少6项权限下放到村(社区),实现医保高频业务就近办。
贴心办 暖心融进日常里
近日,记者走进千灯镇行政审批局大厅,看到明亮的大厅内设置了集咨询服务、业务办理、自助填报、自助服务、等候休息于一体的集成化公共空间,母婴室、老花镜、手机自助充电站、饮水机、公共伞架等便民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在自动排队叫号区,60多岁的周阿婆手里的“爱心叫号机”响起了铃声并发出震动,她反应过来自己排的号到了,站起身走向窗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周阿婆很快完成了查询医保余额、办理医保零星报销等业务。
“我年纪大眼又花,有了这个小机器,叫号也不会错过。老伴过些天也要来这里办事,我要告诉他到你们这里办事一点都不用担心。我要给你们的贴心服务点个赞!”周阿婆竖起大拇指。
让群众感到贴心的硬件配得全,软服务是否也能跟得上?记者先后前往了高新区、开发区等地的为民服务中心,发现从群众踏进为民服务中心大门,到在自助填单台填写申请表,再到面对面受理答疑,以及申请事项办结后的友情提醒,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全程进行指导服务。同时,为给不同类型服务对象实施精准服务,为民服务中心还推行 “延时办”“上门办”“帮代办”等服务机制,为特殊人群开通提供“一人一间”等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医保服务针对性,让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众也能享受到暖心的医保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提升医保工作人员业务经办服务能力,市医保局还通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化培训,制定好差评制度,明确医保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和工作纪律、编制发放服务内容清单,工作人员分类操作制度类专业培训资料等举措,切实让办事群众体验到医保服务的规范、专业和贴心。
高效办 实事办到心坎上
“孩子出生前,我就咨询过以前办过相关业务的朋友们,都说办报销、办参保要跑很多单位,但我只去了巴城镇行政审批局这一个地方,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宝宝的医保参保、社保卡以及我的生育费用报销就全都办好了。”上个月,市民李女士来到巴城镇行政审批局医保综合窗口咨询生育保险待遇和居民医保参保等问题,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处理,满意而归的她打电话到12345平台表扬了综合窗口的业务服务,“这样的一窗口办结、一站式服务真是太高效了!”
为民服务更高效,群众才能少跑腿。2021年以来,市医保局以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为契机,着力解决医疗保障民生领域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一步规范全市医保经办部门公共服务事项,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后台联办、窗口出件、一次办结”工作,让更多参保群众享受到“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当前,全市11个区镇医保综合窗口均实现了医保业务受理“一窗通办”,推动实现了医保业务无差别化受理。
“在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医保,积极推进‘不见面’服务,争取让更多的群众‘一次都不跑’。”市医保中心主任宋志刚表示,“目前,全市共设立了15台提供7×24自助服务的医保自助服务一体机及多个24小时政务服务智能存取柜。此外,市民们还可以通过我们微信公众号、江苏医疗保障网上服务大厅、“江苏医保云”APP等平台办理参保登记申请、医保转移、零星报销等业务。”
“不得不说,现在咱老百姓干什么事情都越来越省心了,在自助机上备案异地就医,就可以跨省刷医保卡了。”经常要去上海就医的郭大爷对记者说,有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后,他只需在自助机上备案异地就医,不再需要事后报销。
放眼鹿城大地,“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触角已延伸至每个角落。“接下来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我们会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精准的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精准优质的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在医保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医保中心主任宋志刚表示。
融媒体记者 | 刘慧
责任编辑 | 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221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