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文旅……一体化绘就昆山民生“幸福圈”

11月09日 21:00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昆山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家门口”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悉心打造虹桥商务区配套合作区,紧握“协调发展”这支如椽巨笔,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绘制两地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画卷。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

民生领域的一体化创新

让老百姓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身处昆山的人们

也感受着“润物细无声”的战略红利


上学、看病、就业、养老等生活要事

在一体化背景里

不断有着新的改变

一卡通刷、一水共治等项目

让人们渐渐共享着

世界级城市群的公共服务资源便利

……

如今

长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合作共赢

添彩“美好教育”


作为临沪桥头堡

花桥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

临沪教育高地

花桥地区中小学、幼儿园

全面与上海优质学校签约共建

在学校课程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

“一校一策”项目化推进


▲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花桥中心幼儿园


今年9月,花桥7所学校还与上海8所学校签署“临沪飞翔 教育提质”合作项目,通过全面、深入、持续、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助力沪昆教育融合。


▲“临沪飞翔·教育提质”项目启动


11月7日上午,花桥金城小学五(9)班语文老师蒋蕴颖带领学生们开展以“融古今、创未来”为主题的项目化阅读活动,通过“双师课堂”的方式,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探寻民族之根。



“‘双师课堂’就是通过上海专家讲师线上互动课程与学校老师线下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跨学科阅读与项目式学习。”金城小学校长王凤芳介绍说,随着学校沪昆合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老师在解读教材、优化教学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践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研究,学生也更活跃、更自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昆山市花桥金城小学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

我市积极推进

教育领域沪昆校际合作


2019年“沪昆校际合作联盟”成立,我市38所学校与上海学校缔结交流合作协议,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


近年来,通过对接交流常态化、交流互动平台化、共建合作品牌化,两地深入开展包含沪昆四地“学悦双城”学习项目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交流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目前,全市共有45所学校与上海学校开展签约共建合作,接下来,我们还将与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合作,探索构建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合作的新模式,在教育科研、师范生实习、学生研学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立体化的师生交流共享平台。


医疗“携手”

打破看不见的壁垒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上海的专家,真的太方便了!


市民王女士去年在上海某医院做了甲状腺双侧叶切除手术,听说现在我市不少医院都与上海开展合作,并且每周都有上海专家来昆山坐诊,她很是高兴。


▲昆山市东部医疗中心


▲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


在专家现场坐诊的基础上

我市还借助“互联网+医疗”

打破上海会诊和本地治疗之间的

信息化、医疗化的壁垒

实现了

医疗资源信息平台共享


在市中医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朱震一边从电脑里调出患者的化验报告,一边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专家实时会诊。“远程会诊能更好地帮助疑难重症患者足不出市享受到上海专家‘面对面’医疗服务,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创新成果带来的福利。”朱震说。


▲市中医医院进行医疗远程会诊


近年来,包含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在内的我市11家公立医院与上海市、江苏省(除昆山市)医疗机构等建立对外合作关系,其中与上海瑞金、中山、华山、同济等30余家知名三甲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关系,设立3个院士工作站、39个联合诊疗诊治中心,让市民足不出昆,就能在家门口看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专家。同时,依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顶级师资合作办学经验,第一期培养昆山市学科带头人、卫生管理人才各60名。


此外

我市还积极行动携手推进

长三角地区

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

昆山医保卡实现

在上海多家定点医院“异地就医”结算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

提高至85%



共建共享

厚植文旅融合根基


10月19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雏凤新鸣”2019级昆曲表演专业汇报演出在学校剧场彩排。这39名平均年龄15岁的少年,正是昆山昆曲人才委培班的学员。当晚,他们在上海宛平剧院迎来舞台首秀。



汇报演出期间,他们在经典折子戏专场中,推出《乾元山》《孽海记∙思凡》《下山》《南西厢记∙佳期》《烂柯山∙痴梦》《扈家庄》;《牡丹亭》折子戏专场,囊括《学堂》《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冥判》。


▲《乾元山》


▲《学堂》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昆曲人才委培班是昆山大力培育昆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39名学员按“全国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于2019年9月入学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制6年。这也是该校时隔15年再次招收行当齐全的整班昆曲专业学生。



开设昆曲人才委培班

是沪昆文旅融合的缩影


为有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沪昆同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昆山和青浦、吴江、太仓、嘉善等地

联合成立

“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等

合作联盟

并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

文化场馆的资源优势

助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启动


同时,启动“东方湖区”全域水乡文旅综合体项目,举办“锦绣淀周 第一水乡”宜游宜居(上海)推介会、“百戏+旅游”进景区等活动,促进长三角文旅互动交融;


推动文化产业倍增和“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持续扩大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影响力,实施中国作曲名家丁善德音乐文化传承计划,打造江南文化策源地和归属地。



延伸阅读


往返沪昆日均近40万人次!交通一体化“串”起同城生活


产业协同“心一条”,一体化“链”就昆山更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综合 | 昆山昆曲

来源 | 昆山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