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品质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自从政府对我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我的生活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张浦镇大直社区的严大爷告诉记者,他因年迈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为此,张浦镇为他制定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方案,加装了坐便椅、安全扶手、浴凳等设施,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
增设专业机构养老床位
优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智慧平台养老数据实时监测
……
近年来,昆山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全方位加强政策支撑、资源供给和服务保障,不断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昆山,政府保障、社会参与、平台支撑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越来越多老年人乐享幸福生活。
智慧助力,适老有了“样板间”
☛依托大数据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需求分析;
☛发放首批300个爱心智能手环,对重点孤寡老人进行跟踪服务;
☛完成45个小区、1044户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起居出行更加便捷
……
在昆山,精准高效的智慧服务已渗透到养老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昆山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一个个不同主题的适老化“样板间”呈现出为老服务的多样选择。中心按照居家模式设计,全系列展示各种最新养老产品,设有展示、交流、共享、活动、孵化、培训、信息七大平台,集养老产品展示、养老数据应用、养老模式集成、养老组织培育、养老人员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造“信息化+市场化”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以数字化平台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实现“老有颐养”目标。
据统计,昆山有户籍老年人19.16万人,老龄化率16.76%。为此,昆山以智慧养老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耦合应用。在昆山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3楼,一张硕大的电子屏幕铺满整个墙面,这里汇集整合了昆山全市养老服务信息的大数据,可实时监管辖区范围内的养老服务工作状态,了解各养老机构运营情况、床位使用情况、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等,为科学分配养老资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发现、智能监管。
此外,中心还为养老服务组织开设集中办公区,建立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器”,为养老服务组织等提供入驻空间和孵化培育空间,也为老人及家属提供咨询、评估、对接等一站式、集成式养老服务。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完善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全力构建现代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昆山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邱旻说。
服务贴心,养老就在“家门口”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上午10点多,昆山高新区共青村日间照料中心陆续来了10多位老年人。窗口醒目位置张贴着菜单:午饭套餐是红烧肉、肉沫豆腐、粉丝包菜以及番茄蛋汤。
“我和老伴不用自己买菜烧饭,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能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吃上好吃又营养的饭菜,也可以打包回家,太方便了。”刘阿婆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年纪大了,买菜、做饭很吃力。现在从家里出发,走两三分钟就能到达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很方便。更让她快慰的是,政府提供助餐补贴,每个月还可以准时领取尊老金,并可享受每月两次的免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连家里的清洁卫生都不用动手了。为了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日照中心还会不定期举办手工制作、义诊、理发、健康讲座、观影等活动,增加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近年来,昆山进一步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社区为老服务场所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住在自家、养在社区”,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
早在2014年,昆山就突破养老服务时间限制,组织乐惠居、九如城等社会组织,探索实行特殊家庭夜间照护,为困难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服务。
2016年实现居家养老“提标扩面”,服务年龄由84周岁放宽到80周岁,服务时间由每月3小时延长至4小时,服务老年人突破6万人。
围绕构建“15分钟养老圈”目标,昆山持续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央厨房、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每年确保新建日间照料中心不少于10家,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78家,实现全市350个村、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同时,昆山还推动“日照中心+老年大学+小微型机构”养老综合体建设试点,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机构式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有4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体验提升,康养成为新追求
阳澄湖,以大闸蟹闻名全国。在距湖畔不到1公里处,建筑面积近7.6万平方米、可提供护理床位224张及康养床位475张的阳澄湖康养院新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明年,这个“颐养+护理”的高品质养老机构将正式投用。
阳澄湖康养院项目位于巴城镇锦绣路南侧、学院路西侧,紧临阳澄东湖湿地公园。康养院采用生态健康的自然格局,包含游泳馆、运动室等健身区,影音室、棋牌室等休闲区,餐厅、康复理疗等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昆山首个集人文、自然、生态于一体的高端“康养社区”。阳澄湖康养院项目经理陈中华告诉记者,该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预计明年5月建成交付。
“为满足机构养老需求,‘十三五’以来,昆山以新建、改扩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抓手,投资近16亿元,新增养老床位超3000张。”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全市老年人实际需求,我市重点加快养老工程项目建设和养老服务内涵提升,通过硬件、软件同步推进、量质并举,切实提升老年群体服务体验。
为更好服务老年人,我市坚持政府和市场双驱动,运营模式稳步转型,逐步推广公建民营模式,着力提升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水平。
目前,昆山共有养老机构13家,其中,市级养老机构1家,公办(含公建民营)养老机构7家,民办养老机构5家。
坚持城区和区镇广覆盖,基础设施加快升级,预计2023年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将100%完成提标升级。
针对失智、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增长的情况,调整床位结构,提高护理型床位比例。
目前,全市护理床位占比达95%,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所有床位均具备护理功能。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供图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676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