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黄,秋收忙!12.64万水稻开镰收割
金秋时节,水稻迎来了大丰收。我市水稻长势喜人,金色稻田里稻浪摇曳、稻谷飘香,静待收割。连日来,全市粮食种植基地和广大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把牢“三秋”生产的关键期,全力投入秋收作业,水稻收割渐入高峰。
10月25日上午8点,巴城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的负责人冯健早早来到了田间,此时4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已隆隆作响开始工作,往返驰骋间,田间弥漫出阵阵的稻谷清香。
巴城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的负责人
冯健
今年我们一共种植了3603亩水稻,品种为南粳46、南粳3908和宁香粳9号。22日开镰,预计到10月25日可以完成300亩的面积。随着机械化的普遍使用,稻米生产已实现了“全程不落地”。稻谷收割后,运粮车将立即将其运往产地烘干中心烘干,经机械化加工,“巴城”大米就可以上市销售了,还有一部分则将送往粮库粜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坚决履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绷紧粮食安全线,多措并举,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田间地头。为确保水稻种足种好、种在适播期,市农业农村局提早谋划,编制《水稻育秧工作应急保障方案》,抢抓农时,在6月20日全面完成夏种工作并落实“一种就管”技术措施。据悉,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2.64万亩,较上年增加0.47万亩、增幅3.9%,种植面积达到了近6年新高。围绕稻米产业化布局,依托水稻良种补贴项目,今年我市秋熟水稻品种主推南粳46、南粳3908、宁香粳9号等,良种覆盖率超99%,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占比近85%。其中,亩产75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南粳3908占比23.4%。
我市扎实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全市共落实6个千亩示范片,核心面积1.7万亩,辐射面积7.8万亩,带动全市水稻综合生产水平提档升级。同时,在水稻各关键生育期,我市及时发布技术意见、组织开展观摩培训、落实技术措施,确保技术服务精准到位,促进昆山优质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当前田间收割测产计算,预计今年秋熟水稻平均亩产625公斤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广大粮农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今年秋收期间,机械化依然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有近420余台联合收割机、450余台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投入秋收秋种大忙中。据悉,未来一周,我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秋收工作开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一步组织调度农机作业,抓紧秋粮的收割、晾晒和归仓,确保在11月初完成秋收工作。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融媒体摄影 | 陆恒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556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