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20.7万名学生享课后服务

10月22日 17:54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全市享课后服务学生20.7万人参与率达90.2%。为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我市各校积极链接地方优质课程资源,打造课后服务资源共同体,以师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大课堂”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护航。



聆听《认识小白鹭》讲座,掌握鸟类知识;亲手触摸,加深对鸟类的了解;望远镜观测,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日前,花桥金城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学完课文《白鹭》后,便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参加“鸟类大家族”湿地鸟类课程,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对鸟的研究报告。

 

✦ 

✦ 



这是花桥金城小学联合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链接导入课后服务湿地课程系列后的学习常态。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课程系列包含“湿地大家族”湿地生态课程、“鸟类大家族”湿地鸟类课程、“一日小农夫”湿地农业课程、“湿地六脚课”湿地昆虫课程在内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课程以及先锋工程探索营、自然环境保护月、运动健康科普月、素质拓展运动会等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研学活动,旨在达到敬畏自然与生命、了解鸟类科普及标本、探识植物等课程目标。目前,该校五年级学生每周两次赴基地进行相关课程学习。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市各校因地制宜,积极打造课后服务资源共同体,开设了诸多课后服务特色课程。

周庄中学与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达成共建协议,链接导入了课后服务科普教育课程,每周五课后服务时间,科技志愿讲师走进校园,为该校初一年级学生带来“生命科学1+1”专项课堂,以增进学生对海洋生物、陆地脊椎动物的了解,并亲手制作昆虫标本,探寻生命奥秘。

汉浦中学联合市航模运动协会,开设了课后服务航模科技课程,每周二下午的课后服务时段,专业航模教练准时走进汉浦中学航模社团活动室,向学生讲授航模原理,并进行航模设计、制作和操控展示;信义小学依托巴城镇农耕历史文化资源,在校内建设了农耕文化体验馆、农耕乐园“锄禾馆”,创设农耕课程,打造学生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服务。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坚持“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尝试以“课后服务”为平台,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影视欣赏、兴趣小组等社团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