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我市出台新政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卷
科学合理的财政扶持政策,是提振企业投资发展信心、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昆山财政以实际行动和过硬业绩落实“店小二”精神,擦亮“昆如意”金字招牌。
近日,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构建一批具有昆山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市财政局牵头,联合工信、科技、人才、商务、市场监管、金融办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开启惠企助企新篇章。

创 新 为 锚
提升策源能力
走进位于昆山高新区的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企业走廊上的专利墙格外引人注目。林林总总400多项专利、20多项荣誉称号,讲述着能讯这家高新技术企业11年的创新历程。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氮化镓晶圆先进制造能力的企业,其主攻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对新一代超宽带无线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与国家重大利益相关的领域有着非凡意义。面对科技前沿“无人区”,能讯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活力。在这背后,昆山财政的力量在默默支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向贺玲告诉记者,在《若干政策》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有一条惠企政策: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流片验证,包括流片费、光罩制造费以及测试验证等给予最高50%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流片验证’指的是试生产,也就是说设计完电路以后,先生产几片几十片,供测试用。如果测试通过,就可以照着这个样子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能够有政策覆盖流片验证的费用,对于半导体相关企业而言,是非常精准的资金帮扶,能够有效地缓解研发压力。”向贺玲说。
据悉,此次新修订政策主要包括提升产业集群策源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创新集群人才供给三大方面,共23条政策措施,每年涉及兑付资金约30余亿元,连续三年。其中,能讯点赞的惠企政策属于提升产业集群策源能力中的一项,其他还包括鼓励企业建造科研实验室,对科研投入给予补助等。
“我们支持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而能讯正是其中典型,它牵头组建的氮化镓射频前端创新联合体,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进一步释放了科技创新强劲动能,也折射出了创新策源能力对于创新产业集群的关键意义。”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 展 为 先
增强竞争优势
锦悦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传统型电子企业转型而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5年6月,主要业务为胶带、保护膜原材以及模切等,产品应用于触控面板、手机通信、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汽车电子等产业。
“起初,我们只负责生产零部件,但很快企业的发展开始陷入瓶颈,或者说我们想要追求更进一步的未来,于是开始创新研发。”锦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拥兵回忆道。2008年,他们做了一个“小改变”,将原先零散的部件自己组装成半加工形式再进行出售,使客户减少了工序。
“这并非是零部件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充分研发的基础上,以高精准度匹配客户产品的情况下,才得到了认可。”自那之后,锦悦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以这种势头不断地创新和研发,2013年,企业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蜕变。
在锦悦电子的身上,能够看到传统企业创新所焕发出的新活力,这也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也正是制定惠企政策的初心——希望企业都能以创新为“核心”,追赶这时代的洪流。
“此次新修订政策中鼓励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于转型标杆企业提供奖励资金,他们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动力,也加强了创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潘拥兵则表示,政策的导向同企业前行的方向是同频共振的,评先创优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过去生产电子零部件,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创新优势,每一个脚印,都在踏实向前。
目前,锦悦电子有限公司在争创智能车间,按照评定的指标在进行不断优化,潘拥兵翻开《若干政策》,指着“对认定为省市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给予奖励”的条例笑着说,希望来年可以申请到这笔资金。
求 贤 为 要
扩大人才供给
走进苏州八匹马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专、精、特、新”四个字印在企业的墙上,也刻在创始人兼总经理汤洪明心中。他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5年前进入超导磁共振领域潜心研究,2021年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
他所创立的八匹马,名字来源于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家将超导、低温、真空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半导体、医疗、科学仪器和大科学工程等领域,形成关键设备和部件产品化、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
千里马离不开好伯乐。在汤洪明看来,昆山创新创业的“土壤”十分肥沃,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质的营商环境,经过多番考察,八匹马决定落户昆山张浦。汤洪明告诉记者,入驻后,企业不仅获得了全方位、陪伴式的精准服务,还获得了“人才贷”。一系列关怀与鼓励,也让企业能够保持定力,加快构建企业技术“堡垒”。
八匹马与汤洪明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昆山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奥秘——人才站C位,政府帮撑腰。“产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新修订政策中将“人才供给”单独成篇,文件通过对认定为高层次的个人、团队和项目给予资金资助,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对于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安家补贴。持续优化“昆如意”营商环境,推动科创人才及团队来昆留昆,为产业创新集群保障高层次人才、团队的供给。
“当今,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新征程中,昆山对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我们希望善用财政的力量,围绕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不断构筑优质服务体系,涵养高品质科创生态,为人才圆梦营造舒适‘气候’,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汇聚逐梦未来的星辰大海。”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媒体记者 | 吴沛铷
责任编辑 | 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444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