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锦溪镇:十年织梦,“锦”绣美景绽芳华

10月14日 19:48

十年栉风沐雨

十年春华秋实




金秋时节,走进锦溪镇,一条条蜿蜒的河流清澈见底,宽敞洁净的柏油马路延伸至远方,一望无际的稻田随风起舞,绿树掩映着白墙黛瓦,房屋井然有序、鳞次栉比,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处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文明祥和的景象。


▲锦溪IP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锦溪镇奋力拼搏、笃行不怠,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年来,锦溪镇地区生产总值从54亿元增长到136.6亿元,年增长率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6亿元增长到10.3亿元,年增长率13.5%,工业总产值从145.1亿元增长到529.1亿元,年增长率16.2%;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1256元增长到43797元,年增长率9.1%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示范区协调区的启动实施,锦溪沿湖临沪的区位优势愈加彰显,对外开放空间更加广阔、区域融合发展更具活力,不断迎来新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机遇,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锦溪镇党委书记宋崎说。


项目为王,厚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就在前不久,总投资35亿元的立讯昆山科学园项目投入生产,实现了“竣工即投产,投产即创收”的目标。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十多年来,立讯集团扎根锦溪这片沃土,发展迅猛,从精密零组件、精密模具逐步过渡到精密模组产品,不断发力系统产品整合,倾心打造系统化、规模化、协作化、智能化的高端智慧型事业平台。“我们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大项目转,一切围绕好项目干,始终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坚持优势产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重点企业支撑,促进产业链与服务链、价值链精准衔接、深度融合,形成推动锦溪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宋崎说。

  

▲立讯精密


十年来,锦溪镇不断放大地标产业显示度,以建设产业集群为抓手,系统推进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一方面扶强龙头企业,支持立讯集团、正崴集团、六方集团等裂变扩张、唱响品牌,走集团化、高端化、大型化路子。另一方面,扶大规上企业,落实好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等各项政策,集中力量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企业技改扩建、创新转型;扶优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环评审批、项目申报、贴息贷款、技改扩建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最有力度的支持,通过“保姆式”服务,使中小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企业。目前,立讯集团、正崴集团、六方集团、李氏集团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派能能源、晔芯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六方集团 


锦溪镇还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战略新兴项目,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同时,坚持土地要素、金融平台、扶持政策向新兴产业集中,重点发展5G、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下一步,锦溪镇将以立讯昆山科学园(一期)全面投产为契机,建立华东研发中心,打造“研发+科创+制造”全产业链,并主动承接示范区和虹桥商务区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外溢,招引建设一批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三高一低”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产业链加速整合、提档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积厚成势、迈向高峰,全力争当产业创新先锋。

  

只此青绿,打造生态宜居样板


走进锦溪镇三联村下辖的蜻蜓港自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道,这条河叫蜻蜓人家港。在河边人家的院墙上,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工笔画蜻蜓,为河道和村庄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蜻蜓人家港河道全长764米,为断头浜河道。曾经,这条河中水生植物泛滥,河道岸坡违建房屋多,乱扔垃圾现象普遍,水环境问题突出。“我们依托河道原有生态及村庄周边环境,开展样板河道建设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底质改良、岸坡复绿、曝气增氧、生态岛屿等措施,实现了河道水质、环境双提升。”昆山市水事综合管理中心锦溪管理站站长朱蔚说。目前,蜻蜓人家港实行创新“网格化+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推动河道巡查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巩固提升蜻蜓人家港的生态环境。“村里环境变好了,不仅有序开展垃圾分类,还建设了沿河人行道、砖驳岸、景观桥、公共厕所等公共配套设施,很多游客都来这边度假,还带动了村里民宿生意,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村民诸林生说。

  

十年来,锦溪镇坚持把生态绿色做为城镇特色和发展基底,以生态为民生福祉,科学布局、合理制定城镇规划设计蓝图,建管并重,通过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基础设施完备、公共功能完善,实现镇村品质全面提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多年来,锦溪镇环境空气质量、集镇内河达标率、农村河流达标率、国考断面达标率均位于全市前列;明镜荡水利公园成为昆山市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五保湖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湿地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完成明镜荡、长白荡绿化和湿地建设,有效贯通长白荡、明镜荡、澄湖三大湖泊岸线。

  

▲明镜荡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锦溪发展的最大优势和资源


锦溪镇通过串联“五湖三荡”和沿线村庄,衔接林地绿地、郊野公园、区域绿道、“口袋公园”等景观,构建有林、岛、园、堤、田、湾、窑、村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形成“处处都有水,满眼皆是绿”的生态景观。锦溪镇还着力把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动力,不断提升城镇品质和内涵。“我们将充分利用锦溪大道、常嘉高速锦溪互通建设机遇,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做到产业互接、规划互通、资源互享、交通互连,打造对接融入上海的桥头堡,并依托环湖生态廊道,建设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经济文化带’,争当生态宜居先锋。”锦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丰”景


长云村,位于美丽富饶的万千湖畔。村如其名,温润静好。走进长云村,一排排农房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中透着古朴和清新,阡陌纵横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微风吹拂下,泛起一波又一波的稻浪,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向人们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好“丰”景。“2012年,长云村实施退塘还田,1500亩水塘全部变成了良田。2013年,村里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年底收租金、参加分红,并以万亩生态良田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全力发展以新型合作农场为代表的高效高产农业。”长云村相关负责人说。如今,长云村成为江苏省农业高效示范基地,长云村农地股份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闯出了一条纯农业村的“逆袭之路”,成为锦溪镇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长云村


计家墩村的蝶变

是锦溪镇乡村振兴的另一看点


近年来,计家墩村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联盟富民强村”项目,为“理想村”植入“红色芯片”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联合专业企业,充分激发“新村民”的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的“理想之花”持续绽放。依托乡伴文旅的精准“用户群”,计家墩村通过邀请创客和艺术家进村、搭建文创交流平台、探索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广邀“合伙人”,会聚“追梦人”,不断充实内涵、提升活力。如今,计家墩村拥有大乐之野、溪地清舍、陶庐、爿木、江南半舍等20多个知名民宿品牌和体验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民宿集群、文化休闲、众创空间、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乡村生活田园综合体,每一家新业态的开张,不仅意味着丰富了观光旅游的体验,更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劳动岗位,让百姓富了口袋。

  

▲锦溪计家墩拾月咖啡


十年来

锦溪镇坚持富民强村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一方面,锦溪镇大力推广引进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创新“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并培育“万千湖”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另一方面,创新集体合作农场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总收入从8115万元提高到1.4亿元,农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分红从1960万元提高到2780万元。“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乡镇,锦溪农业发展正面临接二连三、提质增效的新任务,农村建设正迈向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的新阶段,农民生活正呈现文明进步、和谐幸福的新面貌,我们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三农’人才为支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步伐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锦溪镇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供图 | 周天舒 徐鹤千 陆恒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