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周市镇党委书记陈建中:建好产城融合“活力市”
这里,是一方创新创业的活力热土
这里,是一方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昆山的“城市北门户”,周市镇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领域实现“新的超越”。十年来,周市镇地区生产总值从129.28亿元增长到351.64亿元,增长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3.39亿增长到37.52亿,增长1.8倍;总人口从19.5万增加到30.2万,净增加10.7万。
“十年来,我们通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周市’,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随着入围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强镇扩权一系列举措为我们松了绑、赋了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周市镇党委书记陈建中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接下来,周市镇将加快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打造“一核一带一城一园”圈层空间新格局,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建好产城融合“活力市”,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周市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周市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累计腾出发展空间近5000亩,加大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超130亿元。“我们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镇集聚内外资企业近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288家,高新技术企业302家,年产值超300亿元,先后认定国家火炬昆山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华辰精密、萨驰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技术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同时,还构建科创载体空间,打造‘1+3’北中环产业科创带,率先实施两宗昆山首批工改Ma项目,科创承载空间达40万平方米。”陈建中说。
▲铱工场周市科创产业园效果图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周市镇在产业体系上将如何谋篇布局?“围绕‘2+3+N’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将做强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集群,瞄准5G等新兴领域全力突破,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布局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食品三条新赛道,着力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电控及装备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打造新式茶饮中心,形成新的增长点;培育N个‘专精特新’企业,为优秀人才筑‘巢’,为科创项目搭‘台’,为潜力企业贴‘金’。”陈建中说。
十年来,周市镇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探索推进“四化”建设。“用网格化来提升治理质效,形成‘一张网、一个站、一清单、一中心’的巡查处置机制,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用法治化来破解治理难题,建成并运行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开展接访、调处一站式的化解工作。用社会化来凝聚治理合力,大力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镇志愿者从2017年的8000多人增加到现在逾3.3万人;我们还将进一步鼓励村民自治,搭建百姓议事庭、老书记工作室等平台,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用智慧化来提升治理精度,我们成立集成指挥中心,对网格事项、12345民生热线等第一时间分派处置、监督办理,同时,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隐患。”陈建中说。
▲周市高级中学
十年来,周市镇坚守初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目前,周市镇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提供学位4.5万个,今年9月周市高中顺利投用,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完整的教育链条。10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做到了能开尽开。康复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县级市首家三级康复医院,形成了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投用,完善“1+3+9+X”的养老服务网络。
下一步,周市镇将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在更大的坐标系中谋划全镇的建设发展。
在中环内,重点打造高品质的商务、生活区,与昆山主城区全面融合;
在中环沿线,重点打造高端住宅、商业区,通过收储、改造一批低效地块,精准导入高端业态;在北中环科创带,主要依托现有优质载体,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在北部新城核心区,集中推进蔚洲文体中心、陆杨中学、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功能项目建设;
在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质效,稳住基本盘。
同时,构建点、线、面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即重点打造城隍潭、振东侨乡、长江路入口和太仓塘河口四个生态门户节点,基本建成杨林塘、金鸡河、太仓塘三条生态廊道,提档升级体育生态公园、全力打造北部生态中心,让绿色全面浸润人心,让居民尽享“生态福利”。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供图 | 徐鹤千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2077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