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昆山: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
图书馆、文化馆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
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
一场场歌舞表演、书画展览
走进社区、学校、企业
公共数字服务建设方便百姓
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徜徉书海
百戏盛典、中秋灯会等
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精彩不断
……
党的十八大以来
昆山持续建设更先进的文化设施
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创作更精湛的文艺作品
文化事业不断取得跨越发展
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
鹿城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场馆里、舞台上
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
公园里、广场上
歌舞飞扬,群众欢乐开怀
图书馆、文化室
书香四溢,翰墨飘香
……
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
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
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
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
在昆山,出门一刻钟,就可以和文化“偶遇”,与各式各样的文体服务撞个满怀。9月10日,花桥经济开发区文体活动中心多功能剧场内,公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附近居民带来了一场爱国文化熏陶。“社区里就能看电影,空闲时有了文体活动的好去处。”家住花苑新村小区的居民曹先生说,自从家门口建了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他一有空就会带孩子来这边,读书、锻炼、参加文化活动都很方便。
▲花桥经济开发区文体活动中心
让曹先生走出家门一刻钟,就能找到文体服务中心的便利,得益于“15分钟文体生活圈”的建设。近年来,昆山构建以市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以更加合理的布局融入群众生活,提升市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的昆山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市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将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城市肌理,如今的昆山,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昆曲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效能全面提升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市级文化场馆9个、区镇文体中心12个,建成“江南昆曲小剧场”21家,累计完成343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人均公共文化面积从2012年的0.36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0.56平方米。
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和管理水平的同时
我市坚持“出精品、育名家”
影响广泛的文艺精品、文化活动等层出不穷
文化惠民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曾经难得的“文化大餐”
已成为昆山城乡居民的“家常饭”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圆满闭幕、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照耀江南、5件作品荣获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连日来,昆山文化领域喜讯频传,处处彰显着文化事业的繁荣。
▲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
9月14日晚,随着粤剧大戏《白蛇传情》线上演播结束,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在昆山圆满落幕。四届戏曲盛会,完成154场线下惠民演出,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2亿人次、抖音播放点击量超6.1亿人次,为昆山市民带来了一场场“家门口”的视听盛宴。9月18日,一场“江南记忆·昆山之链”摄影展在亭林美术馆开展,展览紧扣时代主题,用影像全面展现新时代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00件摄影作品,涵盖了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经济建设成就、社会民生发展和人文生态美景等题材,客观反映我市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情描摹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图景。
▲粤剧《白蛇传·情》
文化为民守初心,文化惠民落实处。近年来,我市创排《顾炎武》《梧桐雨》《峥嵘》《浣纱记》《描朱记》五部昆曲大戏,《大美昆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昆剧《顾炎武》获省“五个一工程”奖,41个文艺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奖”相关奖项,135个文艺作品获苏州“繁星奖”相关奖项。在昆山,一个个优秀的作品激活文化的一池春水,持续温润着昆山市民的心灵。此外,我市每年还组织群众文艺“惠民”“圆梦”“竞秀”三大行动、城市业余联赛、各区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连续7年每年实施100场昆曲“四进”活动。文化活动数量从2012年的2000余场增长到2021年的4000余场。
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蕴藏着昆山深邃的文化元素和
深厚的文化内涵
也赋予了昆山发展文化产业的
潜在优势和良好条件
与文化服务贴身暖心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相对应的
是文化活水奔涌流淌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这只‘并蒂莲花开’主人杯,采用古法琉璃冰冻烧技术,形成星辰大海般的冰絮纹路,冰清玉洁的茶杯更显透出茶色的清澈……”在匠门琉璃旗舰店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在详细介绍设计灵感取自并蒂莲的一款福利产品。作为昆山旅游度假区锦溪生态产业园内一家文创企业,近年来,昆山匠门文创艺术品科技有限公司从商场直营店“转战”网络直播间,从手工打造到3D建模,从传统产业到文旅融合,不断转型升级,打造了一个集琉璃文创用品、大师艺术设计、琉璃“直播间”带货、琉璃产学研基地、琉璃体验式旅游于一体的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
▲匠门琉璃旗舰店抖音直播间
十年步履不停,文化产业万紫千红谱新章。数据显示,十年里,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6.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9.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2.12亿元。2021年,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45家,总量规模位居苏州首位,产业效益排名苏州第二。近三年,45个新增投资文体产业项目认定入库,总投资363.51亿元,其中20个入选省、苏州重点项目名录。昆山已成为首批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单位、文旅消费示范单位。“夜周庄”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入选文旅部2022年旅游景区质量提升案例。
▲周庄古镇
文旅兴业,文化赋能。为了让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我市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以及21条扶持政策,用好昆山市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扶持。2012年到2021年,265个项目累计获得昆山市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1.44亿元;77个项目累计获得苏州市级以上扶持资金8064.5万元,融资2.25亿元,获得资助项目数量和资金位居全省前列。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融媒体摄影 | 陆恒 徐鹤千
供图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949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