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昆山:“新”姿态跑出发展加速度

09月13日 23:37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创新”作为昆山城市精神

已深深融入昆山人的血脉


过去十年,昆山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并顺利通过验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2012年增加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8%提升至3.9%,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21年,全市集聚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264家、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46名,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开拓十年、创新十年。十年间,昆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昆山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创新主体持续增“强”,科技成果持续提“升”,创新生态持续向“优”, 真正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主体增强

积蓄创新“澎湃动力”


过去十年,是昆企砥砺奋进、创新逐梦的十年。攻克芯片封装技术国际难题,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肝癌一线靶向药,泽璟制药的抗癌创新药成功获批上市……面对科技前沿“无人区”,昆企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活力。

▲泽璟制药的抗癌创新药


面对国际难题,华天科技联合9家单位共同完成“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提出了芯片封装结构及工艺多场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经评估,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密度高可靠封装协同设计方法、先进工艺、测试技术系列标准与规范等重要指标均优于国外,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华天科技的创新案例折射出昆山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奥秘——企业站“C”位,政府帮撑腰。这十年,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发展。我市围绕企业成长规律特点,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链式培育体系,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创新企业集群。目前,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2年的385家增长到2264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企业研发热情持续高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012年的2.8%提升至3.9%。一组组数据见证昆山创新驱动发展的魄力。

▲华天科技


我市还搭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创新生态。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挖掘机械创新联合体,由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氮化镓射频前端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带动相关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这种由各怀绝技的公司构成的“协作企业群”,将极大提高创新效率,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资源集聚

构筑创新“强力磁场”


过去十年,昆山主攻技术创新,通过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滚动发布企业“需求清单”、征集高校院所“供给清单”,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构建强链补链延链重大科技攻关体系。

▲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


通过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昆山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大、苏州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多家单位,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及测控的实际需求,打通高温硅压力传感器设计、流片、封装、测试、批量生产等关键环节,提升高端装备的可靠性,打破核心器件受制于人的现状。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传承昆山先贤祖冲之科学精神,2019年,我市启动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携手高校院所,跳出“创新孤岛”,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截至目前,“攻关在线平台”已滚动发布2087项技术需求,对接科技合作项目898项。为激励高水平攻关成果,每年按照金、银、铜等类别总结表彰一批技术攻关优秀项目,累计表彰项目53项,发放项目奖金2230万元

▲2022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分会场活动·第六届昆山创业周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昆山持续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联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40个。组建成立昆山市技术经纪人协会,加快“科技红娘”队伍建设,支持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产学研对接、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推动技术经纪人、经纪机构区镇全覆盖,整合昆山云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8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力量,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水平,累计培养技术经纪人904名


近年来,昆山持续用好“攻关在线平台”,加速形成“攻关线上平台”、昆山市技术转移中心、昆山市技术经纪人协会、技术经纪人团队、产业技术攻关联盟等“五位一体”技术攻关服务体系。过去数年间,我市协同创新进入‘快车道’,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学研合作结硕果,产业孵化初见成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服务升级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加速创新升级,昆山“智”接上海,2018年底,昆山在全国首创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实现昆山上海财政奖补资金通用通兑、专家技术资源无缝对接,3年来累计发放创新券1516.92万元,兑现837.92万元

▲首张长三角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


在我市,诸多创新举措落地,为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提供坚实的后盾。为解决科技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我市探索出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十年间,我市组建全国县域首支国资全额出资、总规模达3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提升人才融资扶持,投运“金融超市”平台,注册企业超1万家,帮助企业融资超530亿元;设立含“昆科贷”等12个金融产品、总规模近10亿元的市级综合风险池。


过去十年,昆山布局建设“一廊一园一港”核心载体,打造从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的科创承载区;建有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170余个,成为全国县级市中数量最多、体量最大的科创载体聚集区。在江苏省内率先推出科创产业用地(Ma)政策措施,加快打造蒲公英、铱工场等品牌科创空间,科创承载空间总面积达539.31万平方米

▲夏驾河科创走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昆山通过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环境,涵养人才“生态圈”,2012年以来,全市先后出台昆山人才科创政策“4.0版”,形成“1+N+X”人才政策体系,其中“头雁人才”项目财政最高扶持额度达2亿元。建成全国县级市首个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打造“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事无巨细”“全链覆盖”高层次人才创业及生活需求。先后引育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46名、省双创人才(团队)171个,人才综合竞争力多年蝉联全省县市首位。


十年磨一剑,创新再出发。面对新时代,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山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2+6+X’产业体系,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强劲动能,加快建设具有昆山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加速推进昆山市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建设,为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经验。”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