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敏中:挑重担做示范,奋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昆山开发区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底线思维,“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豪情壮志,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奋力推动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对待目标的态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市委常委,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敏中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好“产业强市”这篇文章,才能推动全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一组数据足以佐证:开发区累计引进欧美、日韩等51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近2700个项目,投资总额超430亿美元,注册外资超2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2家在开发区投资建厂。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9亿元、工业总产值6586.8亿、进出口总额844.4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59%、125%、120%、272%。
“作为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开发区对于如何上好‘环境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徐敏中介绍,开发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夯实生态基底,做好兴绿、增绿、还绿文章,为高质量发展“增能赋绿”。目前,开发区建成公园23座、绿色廊道22.8公里、慢行步道46.8公里,绿化覆盖率37.8%,成功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首批“绿色低碳示范园区”,一幅内外兼修的现代化城市治理画卷徐徐展开。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颜值”,还要提升“内涵”。徐敏中坦言,开发区搞得好不好,老百姓的认可度就是“晴雨表”和“风向标”。多年来,开发区秉持“财力每增长一分、民生就改善一分”理念,持续增福祉惠民生。目前,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71元、人均消费支出40402元,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50万个、学位6.8万个、公共文体设施135万平方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8月9日,昆山市委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全市上下要全力争当“六个示范”,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最前列。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这一场硬仗该如何布阵?徐敏中表示,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推进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抢抓发展机遇、深化产城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挑重担、作示范,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以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一流开发园区目标定位,把措施抓得更硬、把功夫下得更深,为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作出新的贡献。
创新转型,聚焦高质量发展;登高望远,开发区风景正好。打造“2+5+1”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开发区今年频繁提及的高频词汇,也是全区迈上“昆山之路”新征程、勇当“六个示范”过程中的应有之意,围绕新发展目标,开发区该如何谋篇布局,实现全新跨越?
“围绕‘强’‘转’‘优’‘新’‘大’五个关键词,开发区已拿出再出发的‘路线图’‘计划书’。”徐敏中介绍,紧盯一个“强”字,开发区将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张千亿级产业“王牌”,坚持“优存量”与“强增量”协同发展,助推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紧盯一个“转”字,加快向数字转,向新兴产业转,加快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高端食品等新兴产业步伐,下好数字引领的500亿级新赛道“先手棋”。紧盯一个“优”字,建好千亿级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持续壮大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提升,用足用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推进综保区贸易方式转型,全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紧盯一个“新”字,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强磁场,高标准建设夏驾河科创走廊,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持续厚植创新沃土,加快形成科技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紧盯一个“大”字,树牢“大服务”理念,狠抓“大项目”招引,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大力吸引“旗舰型”“地标型”“节点型”项目加速落子。
作为“昆山之路”的发源地,开发区以一个又一个“全国首创”、一项又一项“全国第一”,书写了一部解放思想的创业史、励精图治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徐敏中表示,站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以及开发区国批30周年的关键节点,开发区绝不会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绝不能沉醉于历史的光环裹足不前,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传承弘扬“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754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