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满城尽是“志愿红” 处处绽放“文明花”
在街头擦拭护栏,
在十字路口维护交通秩序,
在社区庭院清理垃圾
……
近年来
一抹抹“志愿红”绽放在城市每个角落
成为我市靓丽又常见的风景
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绘就一幅幅文明典范新画卷
让“文明花”常开常艳
8月16日上午10点,天气炎热,来自艺朝艺夕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不畏高温,早早来到集合地点,带上扫帚、铲子、垃圾夹等工具前往社区周边、小区周围、辖区道路等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志愿者分工有序,有的负责拾捡烟头、塑料袋等路面垃圾,有的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垃圾桶、楼道等点位开展“地毯式”清理,还有的积极沟通协调小区居民,对堆放的各种杂物进行整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受到居民好评。
志愿者 周晓明
每次有志愿活动,我都第一时间报名,能够为文明城市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我觉得很有价值。
在前进路、柏庐路等交通繁忙路口,常常能看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协助交警进行文明疏导,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骑行。
志愿者 刘帆
开展这样的志愿活动,能有效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很有意义。
为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成果,市文明办、市志愿者总会组织义工联合会,以及艺朝艺夕、蔚舟、文明之光等各志愿团队常态化在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园广场、交通场站、景区景点等重要点位开展“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洁净家园志愿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广大志愿者万众一心,立足本地,迅速投入防控一线,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核酸采样点,志愿者为市民测温,引导市民带好口罩,夜以继日确保采样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82万余人次社会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总服务时长超610万小时。他们坚守岗位,凭借自己的胆识、责任、爱心,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接续传递,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凡人力量。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精神褒奖与物质激励相结合,通过组织志愿者培训、拍摄志愿服务微电影、为志愿者提供保险、举办‘我的志愿故事’演讲比赛、提供志愿服务专属装备等方式,增强广大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引导做好人、做好事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让雷锋精神在历史中发展、在实践中丰富、在传承中永恒。
公随德,益彰善。昆山将志愿服务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志愿昆山”建设目标要求,持续吸收和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并根据志愿者专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等进行分类,便于志愿服务供给和需求对接,让志愿服务处处有为、行行能为、人人愿为。本着“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近年来,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组织队伍不断壮大,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城乡基层蓬勃开展,全社会志愿服务意识日益增强。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30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46万人,服务时长超3100万小时。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供图 | 甘晓凡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440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