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昆山:为市民创造美好出行体验
马鞍山路上车流如织,每隔500米便设有一个公交站点,站点站牌上清晰地标示着各条公交车线路的走向及到站时间。在穿梭的车流中,一台台新能源公交车十分醒目。车厢内干净整洁,公交车司机身着制服规范操作,乘客们有序乘车,礼让老幼。
“公共交通看似‘事小’,却和百姓每天的出行需求息息相关,是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公交优先,实质是百姓优先、民生优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城市交通、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行动,也关乎百姓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积极争创国家公交都市,把“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根本战略,还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写入《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高市民出行满意度,推动城市公交跨越发展。
从“都市公交”到“公交都市”,5年多来,昆山一路探索创新,公交都市创建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远超验收条件,形成了县级市公交都市创建示范的“昆山模式”。
多元立体
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日益丰富
近年来,昆山科学谋划,已形成“轨道+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公共自行车+慢行”一张网的理念,全域公交线网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共有公交线路243条,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达100%,早在2012年就已实现149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同时,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不仅在中心城区建成“五横两纵”的公交优先网络,还建成77.6公里公交专用道,主干道公交优先路口设置比例达30.57%。此外,建有公交站点3341个,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公交体量规模位居国内县级市前列。
“公交都市创建,不是割裂地修几条路,开通几条公交线路,而是通过规划布局、交通引领,让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更科学、更完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坚持了“大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大格局”,以及“交通先行、配套跟进、再行开发”的建设模式,我市公交都市创建才得以跑出“加速度”。据悉,根据“公交都市”创建指标,创建完成后,市民无论在市区任何角落,都将实现出门500米即可乘上公共交通,5分钟内实现换乘。
在昆山,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处可见市民骑着公共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人们亲切地称它“小绿”。它的出现与昆山的公共交通有机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公交到不了、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嫌远”的问题。作为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第一批建设城市,昆山持续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覆盖范围,全市共建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230个,其中2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超50%,公共自行车总量达3.68万辆,规模较创建初期提升了39.8%,已累计服务2亿人次。
“小绿”穿梭城市,“绿色公交”运行街巷,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成为昆山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城市街头,1702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达1270辆,占比74.6%,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下,昆山已实现高铁、长途汽车、城市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从任何一处出发,几乎都可以通达全市每一个区域。
智慧赋能
城市建设管理效能逐步提升
近日上午8点左右,家住玉龙新城小区的市民张兰,通过手机查看公交车实时运行情况,发现4路公交车距离自己家附近的公交站点只剩下3站路,赶紧拿着背包准备下楼候车。“‘鹿路通’APP里公交查询系统特别方便,可以查询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还有多久到,免去了候车等待的时间。”张兰说,自己上下班都坐这趟车,非常便捷。
“鹿路通”APP内的公交查询系统是专为公交乘客打造、利用手机快速查询公交信息的实用软件,能够通过GPS定位使用者的具体位置,显示其周边站点、公交线路,为乘客提供详细全面的乘车信息。据统计,目前全市超350万实名认证用户在使用该APP合理安排自己乘坐公交车的时间和地点,日均使用次数约67万,在全省接入“手机公交”的县级市中用户活跃度名列前茅。同时,我市还在人流集中的公交站点设置1424块公交电子站牌,不仅标示各条公交线路走向,还提供车辆位置、距离、换乘等精准信息,让等候的市民心中有“数”。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智慧公交”。为不断优化改善市民公交出行体验,整合公交线路、站点、车辆运营、客流OD数据,实时监测城市公交运营状态,我市还建成公交行业智能化监管平台,全市所有公交车辆运行轨迹、驾驶员行为、乘客上下车、车辆间隔等情况都能够通过电子显示大屏实时显示。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保障线路运行有序、司机行为规范,在确保市民安全出行的基础上,挖掘分析线路运行效率和客流出行规律,为科学规划线网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我市公共交通全部支持移动支付,所有公交车均安装了扫码乘车设备,“鹿路通”“苏周到”“支付宝”“银联”等乘车码均可识别。此外,我市还于2018年完成全国交通一卡通改造,与公共自行车实现一卡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全市交通一卡通发卡量达89万张。
暖心服务
市民群众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近日,腿脚不便的古稀老人陈林生颤颤巍巍地走到人民医院公交站点,准备上一辆8路车,迈了两次都没迈上公交车台阶。这个时候,得益于昆山公交推出的空乘式车厢服务,车厢工作人员秦想及时来到老人身边,将老人扶上车、送到座位上。一件小事,体现着城市公交的素质和水平。
移步鹿城街头,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基本上每一个客流密集的公交站旁,都建有一座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也是抬步即到,休闲座椅、街头小游园,也以公交站点附近居多,各类公共设施无缝配套。
公交都市创建,目的在于便民利民。作为省内全域公交发展第一县,昆山公交建设经常倾听收集多方意见,最大限度惠民利民。据统计,全市在创建期内重塑“快干支微”功能性公交线网,新辟开通公交快线5条,整合优化公交干线35条,调整延伸公交支线30条,新辟开通公交微巴6条,在实现公交出行全域覆盖的基础上,大大节约市民通勤出行时间,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满意度也接近90%。
为不断扩大公交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公交服务供给能力,丰富城市公交服务形式,市交通运输局还依托昆山定制出行APP平台,以“互联网+客运”的方式,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集约化的班车服务,提供“点到点”通勤、校园、医院、节假日出行服务,切实减少私家车出行总量。昆山城市客运日均服务客流达7.8万人次。
一直以来,昆山的公共交通朝着“更快捷、更舒适、更安全、更多样”的方向前进。“城铁+公交”“城际+城区”“公交+慢行”,立体多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正服务于鹿城百姓的日常生活,创造出更多美好出行体验。
短评:公交优先,一座城市的民生情怀
公交优先,实质是民生优先、百姓优先。成功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昆山,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从1986年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至今,昆山城市公交线路已增至243条,公交线路网长度也增长到3700公里,公共交通日均出行总量约61万人次。昆山公交每一次美丽“蝶变”,都激扬着公交优先、为民惠民的温暖与情怀,更折射出昆山城市交通更便捷、更绿色、更智慧的发展历程。
“公交优先”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是缓解当前城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昆山突出前瞻规划引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使城市公交一次次引领行业之先,开创发展新纪元:2013年“卓越公交”品牌被授予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质服务品牌、全省城市公交行业十佳服务品牌;2016年,成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创建试点城市;2017年,成为“十三五”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2020年,列入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名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借助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春风,昆山将“畅行鹿城、如意公交”的理念融入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使得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日益提高、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多层立体、集约高效、服务优质、绿色环保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建成。
统筹策划 | 史赛 陆娟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融媒体摄影 | 陆恒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407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