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罗帕记》亮相百戏盛典
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
灵动娴熟的唱念做打
感人肺腑的戏曲唱腔
……
8月16日晚
由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带来的
黄梅戏《罗帕记》
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
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和
跌宕起伏的剧情
让现场观众在啼笑中感悟人性
《罗帕记》中,明代书生王科举在赴京赶考之际,妻子陈赛金在花园设宴为夫饯行时,管家姜雄趁人不备,将陈赛金家传宝物罗帕盗去,并借机污蔑为陈赛金亲手所赠,引得王科举怀疑妻子不贞,并逼陈赛金拿出罗帕以证清白。陈赛金遍寻不到罗帕,于是王科举斥妻休妻,将怀有身孕的陈赛金赶出府门。陈赛金忍辱回到娘家,不料父亲闻讯,闭门不纳。陈赛金走投无路,只得流浪,并在途中产子。幸而遇到好心人相助,母子才得以平安。十八年后,陈赛金之子高中状元,任八府巡按。公堂之上,为查清十八年前的罗帕冤案,儿子审父亲、妻子诉丈夫,是团聚还是离分?真相拷问人心……
《罗帕记》是黄梅戏经典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罗帕记》作为黄梅戏剧目中为数不多的、唱做并重的“骨子戏”,人物个性鲜明、各美其美,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舞台呈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演出现场,演员们精神抖擞、全情投入,一个眼神传递柔情蜜意,一句唱腔道尽万般无奈,将不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全程“被带入”:被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角色打动,被一段段伤感的情节戳中泪点。看到精彩之处,剧场内不时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罗帕记》我看了很多遍、很多版本,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而这一次有了一个全新的结局,带给我全新的感受,实在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特意从湖北赶来看戏的段女士表示,这场视听盛宴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
整场演出中,演员们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通俗易懂。其中,花腔朴实、明快、优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欢快、流畅;正腔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委婉悠扬。剧中的陈赛金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程丞领衔主演,她的表演细腻淳朴、富有张力,唱腔古朴隽永、清丽婉转,把陈赛金丰富的情感层次和鲜明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的重新创排看似在分毫之间调整,但给观众带去的视听感受是差之千里的。”程丞说,艺术的微妙或许正在于此。据了解,经两度创排的《罗帕记》,以一道黑幕、一桌二椅构成舞台主要空间,旨在以极简的审美设计最大限度地回归舞台表演艺术本体,以演员表演为中心进行艺术表达,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传统戏曲“情由心生、境随念转”的独特魅力。
小科普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发展成早期的黄梅戏。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融媒体记者 | 朱小芳
融媒体摄影 | 陆恒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359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