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周仁》“老戏新演”,百年经典唱尽侠肝义胆

08月14日 22:51

一代周仁,百年经典

肩扛忠义,情义范本


8月14日晚

由西安演艺集团三意社

带来的秦腔《周仁》

在文化艺术中心惊艳亮相



这一剧目采用“老戏新演”的方法,在舞美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处理,兼具通俗性与艺术性。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台下观众被演员们的精湛技艺和优美唱腔深深吸引,掌声不断。 



《周仁》讲述明朝嘉靖年间,严嵩陷害大臣杜鸾,杜鸾之子杜文学避祸远逃,将妻胡秀英托与义弟周仁。严嵩管家严年垂涎胡氏美色,将周仁骗至严府强行授官,逼其献杜妻。周仁为保兄长,为护其嫂,以妻代嫂,慷慨赴难,其妻自刎身亡。杜文学平倭荣归,误以为周仁忘恩负义,不容开口便将周仁暴打。周仁蒙冤到妻坟前哭祭。杜文学夫妻团圆,其妻言明原委,冤情终得昭雪。


周仁夫妻生离死别时的人间至痛,让观者怆然泪下,《悔路》《夜逃》《哭墓》几场重头戏更是精彩异常。剧中周仁由“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杨升娟扮演,她把周仁在逆境中苦守诺言的韧性与阳刚、无奈与隐忍、淡定与忠肠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仁回府》作为秦腔经典剧目,已有一百多年演出历史,其慷慨沉痛、愤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周仁“忠、义、仁、勇”的形象,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观众,长期风靡西北数省。秦腔《周仁》是西安三意社在《周仁回府》的基础上,采用“老戏新演”的方法,从剧本、导演手法、舞美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提升,使剧情更加合理,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周仁》导演 何红星

《周仁》这个剧的根在于守正,以情取胜,感人肺腑。整出戏周仁的唱腔繁多,且几乎都是经典名段。除了演唱技艺,我们还在服装上下功夫,将官衣、帽翅、梢子等与人物情绪相融合,多角度刻画出周仁沉郁苦闷、焦虑无奈的复杂心情。



整场演出跌宕起伏

精彩纷呈

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剧中周仁扮演者 杨升娟

这部剧以情取胜,特别悲壮,用高亢激昂的秦腔来展示,滋味特别醇厚。希望今天的演出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让秦腔艺术源远流长。


剧种介绍:秦腔

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其中最大特点是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人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秦腔音乐分欢音和苦音两种,前者主要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后者主要表现悲愤凄凉的情绪。秦腔演唱时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滚板等板式变化形式,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秦腔的脚色行当传统上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各有自己完整的唱腔和表演程序。秦腔的生、净行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凉、雄迈豪放;旦角唱腔委婉细腻、婉转流变、细腻典雅。秦腔演员还极重工架和特技,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趟马、拉架子、担柴、喷火、梢子功、扑跌等富有特点的表演模式。此外,秦腔的脸谱也别具特色。

  

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样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在历史上曾流传至中原和沿海一带,影响和孕育了数十个地方剧种。

融媒体记者 | 张斌

供图 | 周天舒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