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亮相百戏盛典
掌声雷动,喝彩如潮。8月13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简称“省昆”)带来的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上演。作为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开幕大戏,该剧通过昆曲细腻的声腔、流动的舞台调度、恢弘大气的艺术风格,让古典昆曲与时代审美完美融合,再现了共产党人瞿秋白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轮番劝降,坚守信仰、不惧不屈、笑向生死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据悉,原创革命题材现代昆剧《瞿秋白》是省昆2021年重点打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目,曾作为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剧目及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剧目上演,是中国昆剧艺术节自创办以来,第一部在开幕式上演出的现代剧目,并获评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榜首。该剧特邀江苏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省昆也派出了强大的全明星主创阵容:著名导演、梅花奖获得者张曼君执导,特邀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和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作为艺术指导;青年昆曲名家施夏明饰演瞿秋白,优秀青年演员周鑫饰演宋希濂,江苏昆曲中生代领军人物、梅花奖获得者柯军、孔爱萍分别饰演鲁迅、金璇,首届“黄孝慈戏剧奖”获得者徐思佳饰演杨之华,并邀请业内一流作曲、唱腔设计、服化道和舞美设计人员担任主创。
“烟尘渺渺忽回望,澄心一片皆清旷,皆清旷。”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囚于长汀……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由《溯源》《秉志》《镌心》《取义》四折组成。舞台上,两块一黑一白大板,既有昼夜、黑白、阴阳、生死之分,也体现两种人生的对峙,有一种鲜明的冷峻、尖锐的戏剧张力。据介绍,“昼”“夜”也是本剧的两条线索。剧中瞿秋白饰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施夏明说,该剧每一折分“昼”“夜”两部分。“昼”以瞿秋白被捕于长汀为切入点,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不屈服,坚持信仰、舍生取义;“夜”则是以似真似幻的方式写了瞿秋白与母亲、挚友、爱人的三次诀别,深入探讨瞿秋白的精神世界,探寻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他看来,《瞿秋白》是一部用心之作,“张曼君导演在创排《瞿秋白》的时候,给剧目的定位是一部‘心剧’。这个心,是走心的心,通过不断的打磨加工,让剧中每个角色越来越走向人物的内心,充分挖掘并展现真实而深层次的情感,给当下最真实可感的瞿秋白。”施夏明说,为了把握好人物,展现出一个在生命最后时刻依旧通达从容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他学习了大量史料文献,“在他的身上有书生气,但同时他又是坚定地信仰着共产主义事业,也甘愿为此而抛弃他生命当中最不舍的部分。我们也想仅以此剧把秋白先生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传达于世。”
杨之华在剧中对瞿秋白说,“我们就算是死,死在一起也是幸福的。”这句台词是让剧中杨之华饰演者徐思佳最为触动的一句话。的确,施夏明表示,瞿秋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母亲的死在当时是一个社会悲剧,这个悲剧也让他立志要寻找和成为照亮世界的光芒,实际上这是他走向革命道路非常大的动力之一。他和鲁迅有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情,这种友情也是建立在对于更美好的未来的期许并为之奋斗的基础上的。和杨之华分别的时候,两人想到的是‘刑场上的婚礼’,他们是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结合,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情小爱。”在这些情感的诠释中,一个散发着信仰光芒的文人革命家的形象屹立于舞台之上。
舞台上,全情投入的艺术家们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剧场里,观众凝神静气,为精神,为艺术,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坚定不移不忘初心的革命信念而动容。演员们对革命前辈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感染着台下的观众,演出结束,场灯亮起时,场内爆发出响亮的掌声与喝彩。这不仅仅是对演员和剧目的赞誉,更是对前辈革命者的致敬与怀念。在票友张天慈看来,以前瞿秋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这次他在戏曲舞台上“立”了起来,“感觉特别真实,尤其是三场夜戏在时空转换时,呈现出的玄幻舞台效果,非常令人惊艳!”她说,从传统昆曲到现代昆剧,该剧塑造了瞿秋白真实鲜活的艺术形象,让古典昆曲与时代审美完美融合,编、导、演、音、舞美完美融合的同时,更为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累了经验。
剧种介绍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600多年前,昆曲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后经戏曲音乐大家经魏良辅改革创新,造就了一种曲调幽雅婉转,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
随后,几乎和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巴城人梁辰鱼,将比较单调的唱曲形式发展成生动活泼的演剧形式。他率先编创传奇《浣溪沙》,将昆曲运用到戏剧情节的演绎中,创立了各种行当角色,赋子了昆曲演唱以更大的魅力。此时的昆曲演唱已进入到昆剧阶段。
简单来说:昆腔——昆曲——昆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脉相承,连环发展,旋律形态从简陋到细腻,歌咏形式从清唱到演唱,完成了戏曲发展的全过程。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融媒体摄影 | 黄春宇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320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