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亭林园:山水之间尽显昆山大美

10月09日 23:29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还小,亭林园规模也不大。”市民朱敏回忆说,“园内设施比较简单,连大门都是水泥砌起来的,但每次跟着大人来这里,总有无尽的乐趣。”“80后”昆山人朱敏与亭林园共成长,讲起这里发生的故事,眼里充满喜悦。

昆山百里平畴,唯有一峰独秀,就是形似马鞍的玉峰山,又称马鞍山。昆山于1906年始建马鞍山公园,为纪念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后于民国25年(1936年)更名为“亭林公园”,2000年改称“亭林园”。

在朱敏记忆里,儿时亭林园里的游玩设施不多,主要为一个小型游乐场和一个迷你动物园。游乐场里有孩子们最爱的碰碰车、滑梯、秋千,动物园里有猴子、孔雀等种类不多的动物,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玩乐。亭林园以其独特的魅力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亭林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乐场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旋转木马、海盗船、激流勇进……各种新颖的游乐设施纷纷亮相,新的景点陆续建成。

亭林园内聚集了被誉为“昆山三宝”的昆石、琼花、并蒂莲,还拥有顾公祠、文笔峰、抱玉洞、刘过墓、玉峰遗址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顾炎武纪念馆、昆石馆、昆曲博物馆等纪念场馆,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亭林园将文化内涵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用诗一般的语言评价道:“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

2005年,亭林园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城市发展水平和市民对休闲旅游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亭林园开发和管理中心面临更多新课题:功能布局不平衡、景区资源利用率不高、配套设施不足、文化资源缺乏统筹梳理等。

从2016年开始,亭林园改造提升工程被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玉峰山下展开了一系列“显山透绿”的大动作,嘉顿山庄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水乡气息的江南园林,桐榭、菉竹居、夕秀轩等“亭林七十二景”陆续重现,古城墙文化重新走进市民视野,紧邻南院墙的原华藏寺区域变身为别具一格的山地盆景园。

亭林园副总经理张倩介绍:“我们不断推进亭林园改造提升工程。在保留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疏、扩、理、提’四大举措,进一步梳理、挖掘园林特色,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让亭林园成为昆山独有的历史文化名园。”

十多年前,朱敏进入亭林园工作,如今已成为一名首席讲解员。朱敏自豪地说:“近年来,亭林园越来越美,内涵越来越丰富,是联通古今的‘城市名片’。”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融媒体影像记者 | 顾洁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