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我市常态开展“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洁净家园志愿活动

08月12日 15:48

漫步鹿城街头,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文明有礼的市民、安全通畅的行车环境,透露着城市文明的“底色”。今年以来,昆山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幅景美、人美、民风美的活力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6月份,我市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在全市范围启动“共建洁净家园 同创文明城市”全民大扫除专项行动,利用半年左右时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现在城乡环境面貌在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我们在城市发展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家住朝阳路的市民王先生说。


8月9日下午2点,来自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志愿者早早来到吉田国际广场。大家几人一组,分工协作,穿梭在包干区域,捡拾路面垃圾、清扫卫生死角、清除乱贴乱画。天气炎热,志愿者不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但个个依旧干劲十足。志愿者蒋楠告诉记者,虽然昆山摘得了梦寐以求的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但追求城市文明之路永远没有尽头,必须一如既往地从身边事、小事做起,为维护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吹遍文明风。一直以来,我市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洁净家园志愿活动,每周五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志愿者到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地,开展呵护美丽家园、巡查公共设施和公益广告、深入小区宣传文明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日活动,每月各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到各个所、站,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截至2022年7月底,昆山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6万人,注册志愿者团队超3000个,年度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300万小时。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妆容精致、身着旗袍的十数名退休阿姨在周市镇市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舞蹈室里翩翩起舞。在昆山,像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每天都在进行着。各区镇结合自身资源,组织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比如高新区在离退休干部、老支部书记、道德模范、意见领袖和大学生村官中组建“百姓名嘴”宣讲队伍,传播党的声音;锦溪镇成立“新乡贤宣讲团”,通过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板凳课堂”,让新时代宣讲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巴城镇探索“书法助训”“评弹助训”“昆曲助训”等形式,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千灯镇在基层党员中开展弘扬好人文化,举办千灯好人、先进党员事迹巡讲……目前,全市1个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342个实践站在应建全建的基础上,创新设立实践基地增加至94个,实践点增加至115个。

▲“百姓名嘴”

▲“新乡贤宣讲团”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我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常态推进、持续深化为民办实事、学雷锋志愿服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家在昆山 文明有我”等各级各类文明系列评选活动,推动道德操守和时代精神根植人心。

融媒体记者 | 朱小芳

供图 | 朱小芳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