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媒省媒集中聚焦,看何以昆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擘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赋予“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重大使命。
今年6月,苏州市委赋予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重大使命,为昆山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昆山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工作要求,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职责使命,出台《关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 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的总体方案》,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为苏州、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提供更好的示范。

今天(7月27日)上午10点
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
《走进县城看发展》
来到昆山
以《创新实干争前列 强富美高新昆山》为题
进行了持续25分钟的报道
全面反映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
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中国之声”
也从不同视角
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直播报道
直播中,央视主持人介绍,昆山是江苏东大门,是沪苏两地协同发展先行区。经过30多年发展,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17年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随后,直播画面切换到好孩子集团,央视记者在好孩子集团实验室讲述其创业创新故事。

好孩子的成长历程折射出昆山的发展之路。昆山以制造业起家,从最初的代工生产、来料加工开始,一步步发展,目前已形成多个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越来越多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甚至是全球研发中心设立在昆山,昆山企业“含智量”越来越高。

直播中,充满水乡韵味的锦溪镇计家墩村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十年前的计家墩还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计家墩”已被贴上“文艺村落”“上海苏州短途度假”“田园式周末”等热门标签,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体验感极强的乡野度假生活空间。碧波荡漾、水影摇曳,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徐徐在电视画面中展开。

昆山南端的淀山湖,是昆山与上海的交界湖泊,这两年,两地在湖泊治理上探索出了颇有成效的协同机制,如今的淀山湖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


今天看昆山
更看何以昆山
央视用了25分钟聚焦昆山发展
光明日报、新华日报
也纷纷关注昆山
“截至2022年6月底,
昆山已成立志愿服务团队3353个,
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5.5万人。
众多外来人口,
通过志愿服务融入了城市大家庭,
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幸福感。”
7月27日,光明日报文章《江苏昆山:人与城相依互动》,从拓展未成年人文明实践空间、文化惠民厚植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渐成全民风尚等方面,讲述昆山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以人为本,建好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物质文明建设成果,提升人在城市中的成长空间,让文明实践在昆山蔚然成风。

连续17年稳坐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把交椅”
昆山的这股韧性从何而来?
7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以《韧性生长,奔赴新时代“昆山之路”》为题,从强大的产业链实力,优质的服务链引力,“昆山之路”精神力量的感召、引领等方面,展示我市面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的魄力、耐力与定力。文章指出,昆山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先行者的使命、排头兵的责任、勇敢者的姿态,表现出了极强的抗压能力,用实力证明了这座城市韧性强、底盘稳。

昆山有玉,其玉在人
30多年的发展历程
昆山从当年戏称“小六子”的经济薄弱县
跃升为全国百强县榜首
发展的背后是一代代昆山人的拼搏
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
新时代“昆山之路”正书写
脚踏实地,快马加鞭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
昆山使命在肩
来源 | 昆山发布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1055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