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送清凉,暖心关怀保平安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连日来
我市气温持续攀升
为做好夏季高温防暑降温工作
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我市各部门积极行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
贴心服务和关怀慰问活动
为高温下的市民和劳动者们
送去丝丝凉意和诚挚关怀
1
城管部门
错峰作业暖心又防暑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给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带来“烤”验。为全面做好环卫行业高温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工作,我市城管部门积极推行“做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模式,合理安排一线工人作息时间,并增加机械化作业频次,落细落实关心关爱举措,暖心又防暑。
7月13日早上9点,记者在震川路城市管理服务站(环卫驿站)内看到,现场冷的、热的、常温的,各类饮用水储备充足,一侧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清凉油、人丹等防暑降温用品,以便前来歇脚的环卫工人使用。没一会儿,已经工作5个小时的环卫工人杜守梅拿着已经喝空的水杯来到这里,接上一杯水,涂点清凉油,为自己降降温。“高温天,在驿站里稍微歇歇吹会空调,喝口水,不仅人舒服了,心里也暖暖的。”杜守梅说。
为了让环卫工人在高温天有一个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我市城管部门在全市185个环卫驿站都配齐了防暑降温物品,还定期消毒、通气通风,确保空气流通、消毒规范、设施完好。同时,积极推行“做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模式,合理安排一线工人作息时间:在最高气温达35℃~37℃时,环卫一线人员11:00~15:00 暂停露天作业;当气温达37℃以上时,环卫一线人员11:00~17:00暂停露天作业,其间,增加环卫保洁机械作业频次,减轻高温天气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还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好每一位环卫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并及时做好高温津贴发放工作,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
令人欣慰的是,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做好高温期间的环卫保障工作,降低昆城温度、守护昆城颜值的同时,我市各企业、商家、沿街店铺等也主动加入暖心关爱环卫工人的行动中,纷纷通过捐资捐物、准备防暑降温饮品、提供休憩纳凉场地等方式,在高温天为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清凉、传递一份温暖。
2
住建部门
为建筑工人筑牢高温“防火墙”
随着高温、强对流天气等环境不利因素的增多,建筑工程领域进入事故多发、易发期。市市住建局提前部署,要求建设、施工以及监理单位进一步加强全市夏季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应对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建筑业从业人员人身健康安全。
7月13日早上9点,当绝大多数的上班族刚刚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陆家二中新建工程工地的建筑工人们已经满头大汗地结束了的工作,准备收工了。项目经理江城峰介绍,按照市住建局的要求,为了让工人避开高温,这一段时间通常是早上六点到九点之间施工,等太阳升高、气温攀升的时候,工人们都回去吹空调休息了。记者看到,在工地现场空地上,摆放着成堆的大麦茶、藿香正气液、纯净水还有盐汽水,口渴的工人随时可以过来畅饮并休息。工地旁的会议室内空调冷气开足,工人们也可以进去乘凉、休息。
为了确保建筑工人们高温作业安全,根据市住建局的部署,市各建设行业管理单位和各区镇建设管理部门均全面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地防暑降温工作落到实处。督促各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在高温期间做到合理安排工序和工作时间,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不得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当气温达到38℃及以上时,除紧急抢险、抢修施工作业外,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停止室外作业。
广大施工企业在改善高温时节工作条件的同时,也同步优化生活区环境。给一线工人配备了必要的防暑药品、含盐饮料和茶水供应,教育工人不饮生水,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加强高温期间有限空间等作业场所的换气通风工作,预防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厕所、淋浴室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加强食堂食品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
民政部门
街面巡查确保“流浪人员”平安度夏
7月13日,烈日当空,气温持续攀升。一大早,昆山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顾峥就召集街面巡查小组成员清点“夏季送清凉”需要的防暑防疫物资,沿着街面巡查路线图开展巡查。自我市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以来,昆山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街面巡查小组,制定街面巡查路线,重点对流浪乞讨人员可能出现的地方进行巡查,确保应救尽救。
“附近有位老人家,驻着一根拐杖,经常会在火车站边上捡捡东西,但是她一般晚上出来的比较多,今天还没看到。”上午10点,顾峥通过与火车站“灵秀昆山雷锋服务站”的志愿者交流后得知这一信息。顾峥一边向志愿者宣传救助理念、讲解救助流程,发放一些救助引导卡和救助宣传手册,同时提醒志愿者们,如果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等请及时与救助管理站联系,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救助,传递救助正能量。
在震川公园,市救助管理站巡查小组发现了一名睡在凉亭里的“流浪人员”,经过询问,这名“流浪人员”长期在市区内以拾荒为生。“大爷,天气这么热,要不要去救助站,站里有空调。”一番交流,“流浪人员”始终拒绝入站。了解情况过后,顾峥拿出矿泉水、清凉油、口罩等防暑防疫物资给老人,并告诉他,如果天气太,身体不适,想去救助站了,可以拨打救助热线或者110,站里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
“火车站、大桥涵洞、公园等地都是我们巡查的重点。”顾峥说,高温极端天气,这些“流浪人员”很不容易,作为一名民政工作人员,应该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救助每一位受困人员。下一步,市救助管理站将持续推进“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受困人员撑起一片清凉。
4
农业部
一线指导多举措保障农作物生长
高温来袭,我市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不同农作物特性采取针对性举措,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支撑,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7月13日清晨6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冯均科来到了位于我市高新区的玉叶基地,对基地蔬菜生长情况进行排查。“高温天气下,蔬菜播种后容易不发芽,不出苗或出苗后死苗,出现根系生长延缓或停止等情况,蔬菜生长受到抑制,每隔几天就要来看一看,心里才放心。”说完,冯均科又再次叮嘱种植户,高温天气下,要切实做好果蔬遮阳降温、浇水降温、通风降温等防暑举措,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田间和土壤温度,同时避免高温作业,合理安排工人们的采收时间。
夏季正是水果上市的高峰时节,连日来的高温天气,极易引起果园内土壤干旱,加剧果树枝叶水分蒸发散失,一方面影响幼果发育生长,另一方面导致果实过熟。“成熟的水果抓紧采收,时间尽量安排在凌晨至早上6点前,采下果实避免太阳曝晒。高温天气,可以安排在傍晚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同时,不能忽略病虫害绿色防控。”在张浦镇森生达梦田果园内,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权正在向种植户细致讲解高温天气下果树生产技术要求。
记者了解到,应对持续高温天气,我市农业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主动打好农业高温“保卫战”,针对水稻、蔬菜、果树、水产等不同生产领域派出专业技术力量进行现场调研,一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农业生产稳定、群众持续增收。同时,农业部门也切实关注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向基层一线农技人员每人派送了“防暑降温包”,叮嘱他们在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做好自身的防暑降温工作。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许晓明 翟玉标 张欢
供图 | 周天舒 许晓明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848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