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发展新空间,改出美丽新家园
“拆”是为了更好的“建”
“破”是为了更好的“立”
结合“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
昆山扎实推进违法建设治理
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面积超2008万平方米
如何有效利用拆后空间,实现空间布局优化转变,成为了绕不开来的问题。为此,结合文明典范城市争创中针对违法建设治理“四个一批”即扫清一批盲区死角、攻克一批沉疴顽疾、建设一批便民设施、完善一批长效机制要求,昆山通过治散乱、增靓景、惠民生多措并举,拆出了发展新空间,改出了美丽新家园,以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拆后“红利”,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拆违治乱,环境“伤疤”变风景
“以前这里可乱了,现在整治好了,我们在附近散步都觉得赏心悦目。”聊起苏申内港线沿线北岸(小虞河—长江路)段的变化,市民李阿姨满意地说道。
原来,西起小虞河、东至长江路的苏申内港线沿线北岸(小虞河—长江路)段,全长2.2公里,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原本该区域沿线有违规砂石码头3处且私搭乱建违法建设面积达8000平方米。后来,昆山高新区、张浦镇紧扣“三沿一线”散乱污企业治理这一工作重点,全面拆除312国道、吴淞江沿线违法建设,在推动该区域整体环境提升的同时,昆山高新区规建局还对沿线区域通过微地形营造等方式进行临时覆绿,并结合城南圩水环境整治对区域内河道绿化景观进行提升,为周围市民营造一个生态、亲水的宜居环境。据统计,该区域沿线目前已完成覆绿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湿地6处、面积188.5亩。
▲312国道南侧、小虞河东侧砂石码头拆除前
▲312国道南侧、小虞河东侧砂石码头改造后
苏申内港线沿线北岸(小虞河—长江路)段的变化是我市“三沿一线”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据悉,围绕交通干线沿线环境“脏乱差”问题,我市依托“三沿一线”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排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聚焦制约环境提升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项目式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和周边环境治理。同时,按照“拆除一处、清理一处、美化一处”的原则,同步实施垃圾清运、破损修缮,不断美化市容环境,提升周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拆后复垦,释放发展新空间
盛夏时节,张浦镇南港地区的望江路沿线区域约120亩的农田里,水稻长势良好,一片郁郁葱葱。谁能想到,眼前这片翠绿的农田,曾经一度是张浦镇综合治理的一块“硬骨头”。
据悉,该区域此前共存在群租企业98家,“违建体量大、存续时间长、内部租住情况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是该地块的显著特征。为了进一步优化沿线环境,消除事故安全隐患,优化用地布局,张浦镇结合“三优三保”治理项目、出租厂区整治工作等,全力推进望江路沿线违法建设综合治理。
“目前,已累计拆除望江路沿线区域违法建设面积7.63万平方米。”张浦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完成整体拆除工作后,为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提升人居环境,盘活区域资源,张浦镇通盘考虑产业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季节特点等综合因素,对该区域开展复绿复垦工作,切实以拆违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望江路拆除前
▲望江路拆除后
为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发展空间,在违法建设综合治理过程中,我市坚持全域谋划、精密部署,按照土地性质对拆后土地进行功能恢复,以“极点带动”优化产业布局,激活发展新动能。
拆改并进,解危为安惠民生
“这个地方原本不仅脏乱差现象严重,还有约600平方米的违建彩钢板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考虑到周庄镇景区节假日期间停车资源紧张,就将此处违法建设拆除后改造成一处停车场,不仅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还满足了周边居民及游客的停车需求。”周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原本在周庄镇大桥路建安小区南侧有多处私搭的违法建设,房屋内堆积着大量易燃物品,且私拉电线情况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6月以来,周庄镇联合各职能部门聚力攻坚,20天就完成了对该处违法建设进行的集中拆除。
▲拆除前
针对拆后土地的使用问题,周庄镇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通过系统调研走访,了解到周边居民“停车难”这一民生诉求,为进一步挖掘空间潜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终确定了改建停车场这一方案。截至目前,该拆后地块已被修复平整并完成尺寸测量和车位规划工作,改造工程预计于年内完成,届时将新增停车位192个。
▲停车场改造后效果图
围绕“腾出发展空间、挖掘空间潜力、释放发展活力”的工作要求,我市始终坚持把违法建设治理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空间优化有机结合,做到拆违有“硬度”,服务有“温度”。未来,我市还将在违法建设治理攻坚的基础上,立足“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还景于民”,持续推动拆后环境美化提升和城市“微更新”,不断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
融媒体记者 | 丁 燕
供图 | 丁 燕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847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