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4个户外活动误区,预防近视更有效!

06月26日 11:10

近视,是我们最熟悉的眼部问题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

防控近视要从小抓起

其中,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

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

大量研究发现,每天保持2小时及以上的白天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止近视的发生以及延缓近视的增长。

简简单单的户外活动,

真的能有效防控近视大难题吗?

对户外天气、户外场地、运动时间

是否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下面视频也许能为您答疑解惑!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一、户外活动对视力保护效果有多明显?

户外活动对近视预防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户外活动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偏向远视0.17D,眼轴缩短0.06mm


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孩子的2.3倍

高频近距离工作+低频户外活动,近视的风险最高。


而同样是高频近距离工作,加强户外运动的频次后,近视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


这对于学业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预防近视的“捷径”。


健康知识多一点

很多研究论文不光是拿眼轴作为衡量近视增长的指标,同样还要测近视的屈光度数。但是,很多时候近视的度数增长是慢于眼轴增长的。我们经常遇到眼轴增长了0.2mm,但近视度数却一度都没增长的孩子。所以如果只从近视度数去衡量而忽略了眼轴的增长,很有可能会得出“户外活动对近视孩子没有帮助”的错误结论。


户外运动应做到:

保证有足够、有效的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平均2小时左右,每周累积14小时左右。


户外的有效暴露,如户外阅读、上课等,都有可能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户外活动可间歇进行,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方式。如增加白天的课外活动,在户外上课,课间休息走出教室,上学和放学步行等。


同时要做好紫外线损伤防护。


二、户外活动为什么可以防控近视?

户外活动对眼睛的保护机制比较复杂。大量的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其中充足的光照可能是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最关键因素。

户外活动与多巴胺:

当我们长时间接受亮度充足的阳光照射后,眼内多巴胺含量会显著增加。而多巴胺一方面作为一种神经信号传导物质,本身可以抑制干扰眼轴增长的信号传导;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眼内脉络膜的血供,增厚脉络膜层的厚度,从而延缓眼轴的增长。因此,每天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避免眼轴过快增长,控制近视发生和发展。

户外活动与维生素D:

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经过长期阳光照射的动物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会显著增高,而相比那些体内维生素D较低的动物,它们的眼轴更短,近视进展更慢。科学家们猜测,太阳光可以增加皮肤源性维生素D产生,而维生素D本身就是一种抗增生的物质,可能可以对抗巩膜的生长重塑从而阻止眼轴的变长。此外,维生素D本身具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可能可以放松同样为平滑肌的眼内睫状肌,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三、户外活动和近视防控的4种误区

01

夜间户外活动有用吗?

充足的光照可能是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必须牢记户外活动,最好在白天!

02

阴天户外活动没有效果?

研究发现,当环境光照度在1000LUX以上时,近视防控就会有显著意义。虽然1000LUX的照度在室内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室外即使是多云或者阴天也很容易达到。而大晴天的光照度则可以轻松突破10000LUX。所以,虽然阴天的太阳光照度会显著低于大晴天,但是相比室内,仍然会有非常好的近视防控效果。

03

必须要户外“运动”2小时?

虽然的确有研究发现,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延缓近视进展,但充足的光照比运动对预防近视作用更高效。所以,我们只要做到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就可以了,未必要高强度运动。户外运动可以是在小区散散步、在阳台做个瑜伽,未必一定要去操场踢球跑步。


每天2小时看上去有点难,但实际上不要求连续,而且只要是人在户外就可以,骑车上下学、课间走出教室,这些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享受阳光、放松双眼。

04

户外活动只对没有近视的孩子有效?

无论在近视人群还是非近视人群中,每天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都能减缓眼轴的增长。并且已经近视的学生更加应该养成良好用眼行为,通过户外活动等方式强化视力保护、延缓近视进一步加深。


来源 |  苏州疾控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