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概况

06月13日 16:46

昆山东靠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东大门、临沪第一城”,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总人口超300万,其中户籍人口107万,海纳百川的人口结构造就了昆山开放、包容的城市格局。昆山辖4区8镇,拥有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载体。昆山也是国内第一个且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建有地铁和城市高架环线的县级市。同时,国内首条跨省际地铁——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到昆山,在建的苏州轨交S1线穿城而过与之衔接,沪苏昆同城效应进一步释放。五条高速穿境而过,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分别是40分钟和90分钟车程。

在全国2800多个县域中,昆山已连续17年位居百强县首位。2021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48.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8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历史性地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占苏州的1/4,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在地级市中排名前10。在《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昆山再次摘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个第一”。


 昆山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昆山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的昆曲发源于此,昆曲也被誉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古往今来,昆山人才辈出,南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曾在昆山担任县令,相传祖冲之是在昆山将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昆山是一代大儒顾炎武、大散文家归有光、大教育家朱柏庐等先贤的故乡。在美国创立电脑公司的王安、中国航天英雄费俊龙、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钱七虎院士等都是现代昆山人的杰出代表。


 昆山 

生态优美,宜居宜业

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域面积约占24%,林木、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18.9%、44.4%。作为中国境内重要的旅行目的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中国第一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中国第一蟹乡——巴城,中国第一石板街之乡——千灯。建有华东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及阳澄湖生态公园、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保护区。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优美的人居环境,已成为昆山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型企业的一张名片。


 昆山 

产业发达,外资集聚

昆山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2个千亿级产业、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构筑了以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先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931平方公里集聚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9300多个外资项目,总投资额超1200亿美元。2021年,昆山外贸进出口更是占到江苏的13.2%和全国的1.8%,素有“江苏外贸看苏州,苏州外贸看昆山”的说法。昆山也是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662个,其中增资项目2597个,投资总额超680亿美元,注册资本超350亿美元。


 昆山 

广聚英才,创新驱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昆山坚持人才先行战略,创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用才观念。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往返于昆沪之间,为昆山乡镇企业带来了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昆山之路”由此越走越宽广。多年来,我们广泛延揽海内外院士专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顶尖科研团队。昆山已集聚院士项目89个、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46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8.5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1万人。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64家,占到苏州的1/5、江苏的1/15;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9%;上市挂牌企业129家次,创新能力位列各大城市第11位。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