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昆山!

06月04日 10:19

昆山奥灶面,华夏第一面,中华老字号,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昆曲,发源于昆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戏之祖”,世界戏剧三大源头之一。


昆山“奥灶馆”,创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以红油爆鱼面为主打,深得大众喜爱。



长久以来,“奥灶面”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     

相传,当年乾隆微服下江南,途经昆山由东塘街步行至半山桥边面馆。品尝了一碗红油爆鱼面后,乾隆赞不绝口,忙差随从打听红油爆鱼面烹煮特色,随从面奏皇上:“主要是厨师上灶手法奥妙无穷”,乾隆听罢赞道:“厨灶的奥妙,奥妙的厨灶”,从此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


在昆山半山桥的柴王弄、聪明弄及东塘街一带,曾有“一弄十进士,父子俩状元,同胞三鼎甲”之说,文人雅士中爱吃面者居多,为奥灶面添上了文学的气息,扩大了声誉,也夯实了昆山“面文化”的根基。



一个曲种与一碗面条,似乎是“不相及”, 而在昆山,“唱戏靠腔,吃面靠汤”俗语中的“腔”与“汤”,即分别指昆曲“水磨腔”及奥灶面的“红油汤”。这样,就很自然地将“奥灶面”与“昆曲”联系在了一起。


昆山人把昆曲唱腔比喻为“水磨腔”,意思是其唱腔就像水磨一样圆润、细腻、婉转,这种特点同样体现在奥灶面上。昆曲专家白先勇把水磨腔比喻成一种“容易让人看得见颜色的声音”,从这个意义出发,红白分明、镬气十足、嫩滑筋道的奥灶面,果然与昆曲内敛文雅的气质有着惊人的契合点。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默契”。


文 | 老 铁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