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之链”,“恋”上昆山!

06月03日 13:28

如果说城市是一片绿叶

那穿越其中的

慢行系统

就犹如叶脉

给城市注入了一股

清新的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昆山市委市政府创造性推出

“昆山之链”生态建设工程

依托南部水乡

丰富的湖荡资源和生态岸线

打造世界级江南水乡湖链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昆山将高标准实施昆山之链(恋)慢行环线工程,将园艺植入环城滨江绿道建设,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打造亲水亲民的滨水公共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移步换景。


5月31日,“昆山之链”首期工程项目在昆山旅游度假区正式发布。“昆山之链”将贯通全市的步行、跑步、骑行、游船等慢行线路,布局各类驿站及文化体育设施,串联起未来昆山城市和水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让出行更闲适,让城市更从容。

昆山之链”有效利用现状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构建“三道六线”交通体系,分级分类布局昆恋驿站,营造“一轴五线”活力空间,绘就一链三象、六宫六苑、二十四驿、二十四园为特色的新江南“清明上河图”。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位于沪常高速以南,全长48公里,由缘甸、淀湖等6个区域组成。

▲“三道六线”交通体系 

▲昆恋驿站

▲“一轴五线”活力空间 

▲一链三象、六宫六苑、二十四驿、二十四园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



昆山旅游度假区

建管局工程科科长 刘春霞

6月将启动建设”昆链首秀”工程,主要涉及南新路快慢道、袁家甸慢行道改造,袁家甸村委会驿站、沿线C级驿站等服务驿站建设,以及沿线周边林地提升与环境整治工程。


“活力之链”

挖掘水乡民俗文化

引入户外休闲运动

约一场半程马拉松、组一局国风剧本杀

赏一出露天昆曲秀


“生态之链”

利用80平方公里的

河湖生态资源

构建

林、岛、园、堤

田、湾、窑、村

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


“人文之链”

融合

古镇、古村、古桥、古窑

等历史文化

建设

集休闲、度假、科普、研学

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惠民之链”

统筹整合

沿线闲置低效资产资源

发展湖区特色项目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


今年

昆山将实施

“缘甸首秀”启动区建设

昆山之链缘甸段位于锦溪镇南部区域,这里湖荡相连、村水相依、人水相亲,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的中心原点,独特的水乡聚落环境滋养了村庄恬淡、灵秀的自然气质。该工程以锦溪镇顾家浜村为核心,结合周边共7个自然村与小区和南北2个绿核打造湖荡间9个乡村园林,形成“九园七星伴月湖”空间布局。


▲九园七星伴月湖


锦溪镇顾家浜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徐涛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的打造,将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突出文化底蕴、生态底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和产业兴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开启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期重点建设

原(缘)点大桥、雄大设计营

等工程


原(缘)点大桥

长约600米,横跨长白荡,联通锦淀周,是一座兼具特色文化、网红打卡等功能的慢行桥,灿若锦带、宛如明珠。


雄大设计营

利用袁家甸4000平方米的废弃窑厂,营造艺术教育苗圃、设计创意摇篮、设计交流平台、设计艺术名片四大功能,成为昆山未来艺术设计的策源地。



缘甸十景

以袁家甸自然村为主体,打造32公里,集车行、骑行、人行、船行、驿站为一体的慢行系统,从传统乡村文化中寻找基因,形成环绕村落的“袁家六事”和镶嵌于田野的“湖间四雅” ,吟唱一首四季四色、十全十美的特色田园诗。


互(沪)聚淀湖心

原(缘)来江南美

“昆山之链”

“恋”上昆山


融媒体摄影记者 | 袁新宇

融媒体编辑 | 庄哲彦

设计图提供单位 | 雄大设计港 苏州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瀛舫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 | 昆山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0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