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守正创新,为城市聚力赋能

08月12日 15:24

融媒时代,大潮汹涌。融合发展,日新月异。

2019年8月12日,昆山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昆山实践”由此开启。

四年来,市融媒体中心守正创新,从“融”出发,向“新”而行,硕果盈枝,精彩不断。

四年来,一个个昆山好故事,在笔尖下流传。

四年来,一个个昆山好声音,在镜头中传颂。

四年来,一个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茁壮成长。


矩阵传播 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每天下午1点,在市融媒体中心一楼的全媒体指挥中心,通过数字智能化云平台,广电、报纸、新媒体等当天的选题提报、任务分配、稿件上传、修订审签、播发安排等在液晶显示大屏上一览无遗。融合效应、融合速度,透过一块大屏得以充分展现。

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四年来,打通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移动端各平台,重构“策采编审发”流程,力争实现“报、台、网、端、微、屏”差异化传播。从《昆山日报》、昆视新闻、“昆山发布”“第一昆山”微信公众号到“第一昆山”APP,市融媒体中心不断强化“媒体一盘棋”思想,推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APP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形成“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全媒传播”的现代传播格局,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壮大。


唱响主旋律,当好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市融媒体中心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聚焦主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全媒体资源,综合运用专题专栏、主题报道、报纸特刊、融媒评论、短视频、H5等多元表达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报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内容为王,是媒体的生命线。市融媒体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不断强化融媒体思维。多维度推动重大活动新闻报道,聚焦活动主题,推进会前会中会后全方位报道,全方位优化“策采编发”流程,确保“常规动作”准时准确、“自选动作”创新高效。多角度聚焦民生热点,例如推出备受市民关注的“直击苏州轨交11号线”栏目,制作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全线试跑前的全平台传播产品,跟踪报道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短视频《我是地铁人》系列、《地铁探营》等事关轨交11号线的新媒体产品均实现高流量传播,矩阵发声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相加”到“相融”,市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创新,精心策划宣传报道,一批“有温度”“有质感”的优秀作品先后落地,传递了“昆山好声音”。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作品创优结硕果,获奖作品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前列。2023年度,共有5篇作品获评江苏省好新闻,其中,《H5 | 在这里,一起感悟新时代“昆山之路”!》获一等奖。5篇作品获评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6篇作品获评江苏省县级融媒好新闻。融合报道《潮起东方 寻找百强“共富”密码》、新闻专题《一线调研:信心从何来?》、新闻业务研究《落点·触点·支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 “深融合”》3篇作品入围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


四年来,市融媒体中心在央视、人民日报、央广、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媒体平台发稿超1000篇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刊播市融媒体中心采写的新闻2021年11篇次、2022年16篇次、2023年截至目前10篇次,在同类媒体中名列前茅。


移动优先 提升融媒宣传聚合质效

在移动互联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是传播的鲜明特征。为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20年8月12日,在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一周年生日之际,昆山首个自主可控的“新闻+政务+服务”客户端——“第一昆山”APP客户端全新上线。

▲“第一昆山”APP


依托由“报、台、网、微、端、屏”六大平台组成的全媒体矩阵,市融媒体中心深度做好“融”字文章,秉承移动优先,不断提升融媒宣传聚合质效,让“新闻+”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升级,让广大群众在点击手机的同时获得有质有量的生产生活信息,高效发挥基层融媒体服务群众的作用。


按照“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总要求,结合县融高质量发展部署,市融媒体中心不断强化新闻报道互联网基因,因地制宜地创作出符合本地老百姓喜爱的融媒体产品。截至目前,“昆山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近95万,“第一昆山”微信公众号粉丝44万+,“e昆山”抖音粉丝24万+,新媒体矩阵平台总用户数170万+


为更好地推进融媒高质量建设,市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昆山融媒”视频号,让更多优势力量向短视频领域集中,着力提升新媒体平台用户活跃度和影响力,累计推出短视频超2500个,“昆山发布”“第一昆山”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000多篇,10万+推文共230多篇,单日阅读量最高达560多万。融媒创意互动产品《当昆山先贤乘上苏州轨交11号线……》《“虎”福临门!快来“第一昆山”APP接福吧》等频频刷爆移动端。“昆山发布”微信、微博平台和“e昆山”抖音、快手平台相关创新案例荣登“全国县融中心综合影响力优秀案例TOP10”“全国县融中心核心报道优秀案例TOP10”“全国县融中心爆款创作优秀案例TOP10”。

▲“昆山融媒”视频号

▲《当昆山先贤乘上苏州轨交11号线……》


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市融媒体中心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深化改革 释放澎湃发展活力

改革破局,融赢未来。在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了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数字媒体建设乘风而起,按下“快进键”。

市融媒体中心积极抢抓数字经济风口,加快布局元宇宙产业新赛道,引入“大咖”跨界合作,与新华社、央视等头部媒体,百度公司、硅基智能等机构探索合作新模式,依托百度智能云、AIGC技术合作共建“百度智能云昆山融媒创新实验室”。今年2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全国县级融媒首个3D超写实AI数字人主播“昆小融”,并依托数字人主播“昆小融”,采制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首档元宇宙专题栏目《你好,元宇宙》,不断拓展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新场景,目前已推出27期。

四年来,融合改革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市融媒体中心与高校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挂牌成立校地联合实践基地,共建融媒专家智库,共同打造优质产品。“四年来,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已搭建起一个优质的互联网传播平台,积极融入元宇宙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向着智慧化媒体转型。未来我们将共同制定谋划数字媒体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融媒体中心数字化转型,将其打造成城市重要的信息枢纽、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城市发展赋能。”昆山传媒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说。


在变革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未来。7月22日,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现场重磅发布《中国新闻年鉴》(2022卷),昆山市融媒体中心荣获《中国新闻年鉴》关注的县级媒体融合创新案例;7月23日,在由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论坛上,昆山市融媒体中心选送的《昆山以机制创新跑出融合“新赛道”》入选2022-2023年度“全国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十佳典型事例”;连续两年获评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案例……一项项荣誉、一个个奖项,见证了市融媒体中心成长的轨迹,也给予了融媒人大步向前的勇气和信心。


党媒姓党、融赢未来。四年来,破立并举,市融媒体中心在变革中实现洗礼和蝶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探索构建融媒事业和传媒产业‘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左宝昌表示,市融媒体中心将聚焦主责主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快建设主流声音洪亮、传播渠道多样、融合个性鲜明、管理科学规范的县级融媒体样板。同时,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善于运用产业思维,加快布局数字传媒产业新赛道,率先落地更多“媒体+”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建设生态型数字传媒集团。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站在新的起点上,市融媒体中心将在创新中回望初心,精准聚焦、精心谋划、精确发声,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扛起融媒担当、贡献媒体力量,书写属于新一代融媒人的使命与荣光!

融媒体记者 | 张 欢

融媒体摄影 | 周 舟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