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人,融合发展!

07月02日 13:22

6月25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昆山工作会议召开,要求昆山全力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高度重视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全力支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实施户籍新政,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各类人群来苏州和昆山就业创业;加快培育人力资源、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人口发展水平提升;更多围绕工作地和居住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切实打造一座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人民城市。


产业、城市和人口深度融合,是实现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释放动力潜力的关键。昆山牢固树立“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人口结构提升相互影响、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多维度综合型发展模式,在产业规划、区域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强市级统筹,进一步推动产业空间重塑、生产业态更新。

昆山作为县域经济领头羊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百强县“科技创新能力”第一

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并顺利通过验收

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数

高新技术企业数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下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围绕‘2+6+X’新兴产业布局,深化实施科技招商、创新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平台、开放协同、党建引领‘六项行动’,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聚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最大增量’。力争全年招引科技招商项目不少于1000项、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家,新增昆山市级以上双创人才计划超100项,落实难题招标项目120项。”市科技局局长蒋跃说。

产业门类齐全

产业体系完整

产业链配套能力领先

是昆山工业经济的制胜法宝


“我们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工信局局长徐康表示:


一方面,将聚焦主导产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持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固链强链,加快昆山消费电子产业向汽车电子转型,积极建设昆山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示范区;


● 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做优园区、提升特色,推进结构调整。具体为高水平打造一批“四链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聚焦先导产业做强企业、提增动能,打造新兴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加快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梯次培育体系,加速布局千亿级元宇宙产业创新集群。

才以城聚

城以才兴


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党委书记、市人社局局长何智勇表示,全市人社系统将:


● 坚持以城聚人、以人兴业、以业惠民,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培养集聚引领支撑我市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全力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积极培育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标准建设昆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区,加快优质骨干及品牌机构招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优质生态圈;


 牢牢把握“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重要定位,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就业有政策、就业有通道、就业有温度、就业有本领、就业有保障”的“五有”公共服务机制,大力吸引各类人群来昆就业创业。

“目前全镇3000多家工业企业中,有效高企378家,‘专精特新’企业61家,上市挂牌企业13家。我们正持续完善‘2+3+N’产业体系,壮大智能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条新兴赛道。”周市镇党委书记蔡力表示,周市镇将全力推动北部新城建设,努力打造昆山城市北门户,一方面加快金鸡河科创走廊规划编制,进一步深挖资源禀赋,强化创新资源导入,提升产业能级;另一方面,结合中环东线、北线城市片区更新,改造老商贸城和老新镇工业区,打造北中环科创联动轴。同时,优化提升金鸡河和太仓塘两条生态景观廊道,形成“一轴两廊”的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打造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科创新城和活力社区,塑造产城人融合新空间。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8382